宋的垂簾聽政之制始於劉娥,當趙恆立趙禎為皇太子,皇后便光明正大的介入軍國大事,每五日一御承明殿聽政。
資善堂也就成為承明殿之外的另一朝會場所,中樞、樞密院等重臣逢單日參謁太子議事。
劉娥五十有二,不可能任由宰執擺佈,承明殿朝會與趙恆御崇政殿並無太大區別。
趙禎年僅十二,更像是人形玉璽,遇奏點頭稱讚而已。
寇準像是遇見千古英主,盡展心中抱負,資善堂成了一言堂。
但資善堂的決議仍需呈交劉娥審閱,方能取旨行事,君權與相權的衝突不可避免。
寇準一向獨斷專行,把自己標榜成備受肘掣的忠臣,將趙禎譽為人望所屬、又備受權後打壓的少主,從而謀請趙禎監國。
趙恆毫不猶豫的拋棄寇準。
十二歲的少年監國,誰是最大受益者?
毫無疑問,是寇準之類的權臣!
劉娥再怎麼囂張跋扈,都只有趙禎這一個依靠,肉爛了在鍋裡。
寇準則不然,京畿遍地宗親,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再建擁立之功,就像謀廢趙元佐、陰附趙元僖、交通趙元傑那樣。
無論趙恆是何立場,君、父、夫三職均容不下寇準繼續擅權。
於是,謀請十二歲少年監國、戀棧不去的權臣寇準成了忠臣典範,為世人所敬仰。
……
柔儀殿。
自從周懷政事敗,劉娥便時時刻刻掌控著趙禎行蹤,那沙啞的聲音、紅腫的雙眼無不在挑戰她底線:“太放肆了!”
“是孩兒駑鈍,當不起執政教誨。”趙禎邊垂淚邊搖頭,“孩兒上不能寬爹爹、娘娘關愛之心,下不能解民間疾苦,是不是很沒用?”
劉娥道:“劉緯那一套……是雜學,全益倒是學了一分皮毛,不就討了王曙、樂黃目九分厭?”
趙禎哽咽道:“那是王曙、樂黃目在討娘娘歡心……”
劉娥伸手擦去趙禎臉淚水:“誰說的?”
“孩兒其實很喜歡跟全益在一起,怕娘娘不高興……”趙禎忽然抱著劉娥的手泣不成聲,“孩兒不孝,娘娘才會受委屈。”
劉娥溼了眼眶:“誰能讓娘受委屈?”
趙禎頭頭是道:“爹爹抱恙,孩兒少不經事,只能娘娘每五日一御承明殿總理國計,但國家並無垂簾聽政之制,哪能不受委屈?”
劉娥淚如珠落:“我兒長大了。”
趙禎一個勁兒的搖頭:“孩兒總覺得爹爹、娘娘無所不能,有億萬臣民盡忠,不需要孩兒操心。可孩兒一直都沒想過,娘娘雖然富有四海,惟孩兒一人盡孝。”
劉娥喜極而泣:“去見你爹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