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這就命人回絕,令其原路返還。”親隨頓時一個激靈。
“慢著!讓他們等陛下旨意,先送些碎米過去。”李溥忍氣吞聲好一陣,才自顧自的磨墨提筆自救:臣觀劉緯疏中時有垂象、天相等字,疑其效普,私習推步、天文之術……
此時,趙恆案頭已有奏疏五封,皆自福建路。
“飛蝗西來,實因近歲陝西、河北、京東、京西多旱之故。
但今時雨不降,恐民惶恐,誤為天象。
陛下以神道設教在先,怎能無動於衷?
今已罷宴、罷樂、罷醮設,齋戒請禱,若雨仍不至,何以安民心?
臣幼年喜讀地方誌,東京有志以來,冬春多旱多風,而夏多雨,秋高氣爽,歲旱則雨於來年三四月,請陛下遣吏校勘。
而今之計,並非曉民以理,當務之急是解其鬱結。
臣聞江南提點刑獄王長吉等上奏:南安軍上猶縣僧法端忿漁人索賣漁直,遂令僧守肱殺寺院狗,即白官誣漁人盜去。縣遣里胥捕漁者並父,系送院中,遭守肱毆殺之。又賂縣典、耆保,掩捕漁者二弟殺之,並以刃傷漁者母。以殺獲盜賊聞於縣尉汲濟,濟受吏請求,驗屍之際,令主者隱縻縛之跡,並其家老幼荷校送軍。縣令孫凝覆視,又以老耄為吏所罔。因軍劾實,法端、守肱坐死……
飛蝗西來,或可導民以天垂象。
釋門無道,買通官府,當給不給而殺漁家三丁,並傷其主母,又索其老幼荷校送軍。
幸為朝廷所劾,為其不幸之大幸。
然則,未沉冤昭雪者,不知凡幾。
臣請陛下清理天下寺產、僧產,登記造冊,勒令度牒僧赴京考校,無牒僧不還俗者、流。
如此,十方叢林澄清,而民無鬱結。”
趙恆搖頭苦笑,越看心越亂。
“開寶九年,凡戶三百九萬五百四,文武官三千一百七十九人,諸軍四十餘萬。
大中祥符八年,凡戶八百四十二萬二千四百三,文武官一萬零六百六十四人,諸軍九十餘萬。
臣不知天下胥吏總數,京畿近萬。
但開寶六年,太祖召京百司吏七百餘人,親試之,勒歸農者四百人。
觀昔日民生,再觀今日民生,可知民不聊生。
而今,蔭庇日多,取士愈多,民卻畏添丁進口如虎。
如此以來,主客戶增幅遠不及官、軍增幅。君臣惟有竭澤而漁,比肩前唐僖宗。百姓惟有揭竿而起,個個可為黃巢。
臣請陛下以福建路為示範,勸民生養,盡廢不舉之俗。”
趙恆看向第三封,心亂如麻。
“莆田湄洲民女林氏,生而神異,幼而聰穎,能力拯人患難,室居,未三卜而卒。民間有言,水早癘疫,舟航危急,有禱輒應。而京畿仰望漕運,請陛下正其神位……”
喜歡天禧盛世請大家收藏:()天禧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