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長達三十個月,石康孫添一庶長子,楊信威新添一子一女。
石康孫宅的具體情形不可知,反正樑瀟提著棒槌在楊信威頭上來了一下,腫的比雞蛋還大。
如果不是趙恆召見,估計還得雞飛狗跳好一陣。
石康孫、楊信威僅在契丹境內停留時間就長達兩年,足跡遍佈契丹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今遼陽)、南京今北京),後又應向敏中之請,在雲州今大同)協調武州契丹部落編戶齊民一事,雖無官商之名,卻有官商之實。
王旦作為獨相,急需瞭解契丹國內詳情,力勸趙恆破格相召。
石康孫、楊信威嘴裡的契丹“民心歸附”,和使臣嘴裡的“漢人思故國”大相徑庭。
偏偏趙光義之流就信這一套。
兩次北伐均與不知刀兵的文官蠱惑脫不開干係。
“今契丹嬖臣擅軸,牝臸司晨,單于幽閉,權歸母后,于越強大,處於嫌疑,部族之眾雖繁,攻奪之形已兆……”
趙恆、王旦也被出使官員弄得心神不寧。
“人心思漢”也就算了。
能影響國策的想當然之論數不勝數。
“契丹國主氣濁而體肥,國主弟隆慶瘦而剛果,國人多歸之。隆慶見本朝歲有贈遺,屢勸行賞國中,其志欲激動民心。”
“契丹國主弟曰隆慶者,受其饋獻,必還其直,又設酒饌犒勞之,且言今與中朝結好,事同一家,道路永無虞矣,可遣使特加恩隆慶。”
“大率頗慕華儀,然性無檢束,每宴集有不拜、不拱手者。惟國母願固盟好,而年齒漸衰。國主奉佛,其弟秦王隆慶好武,吳王隆裕慕道,見道士則喜。國相韓德讓專權既久,老而多疾。”
凡出使契丹的官員個個都是事前諸葛亮,頭頭是道。
趙光義如果在世,說不定真會動心,轉而扶持耶律隆慶。
石康孫一句話就把王旦的心思說死了:“臣不知道諸位使臣如何探得契丹虛實的,臣在契丹出行皆有限制,走走看看已是最大自由,想找個外人說話絕對做不到。”
楊信威話粗理不糙:“草民和大郎拜見過耶律隆慶,觀其行止與契丹權貴無異。草民不讀書,訓犬子就一句話《看看緯哥兒》,契丹國母應該也是這個心思。”
“鞭策”兩字,湧上趙恆、王旦心頭。
石康孫、楊信威帶回的另一驚人訊息也可作證。
蕭綽纏綿病榻,已經開始為耶律隆緒清理隱患,賜死其同胞姐妹蕭胡輦、蕭夷懶,並將兩人黨羽活埋。
是日。
石康孫遷西頭供奉官。
楊信威則以三班借職入仕。
是年,冬十二月。
劉緯除服、告假,舉家前往澤州晉城祭拜宋太初,賀宋太初妻韓氏正旦。
趙恆愁了大半夜,不允不否,預設趙念念同行,並遣內侍隨扈。
一聲聲“婆婆”讓韓氏淚流滿面、宋氏祖宅蓬蓽生輝,也讓彈劾奏疏雪花般飛向通進銀臺司。
大中祥符三年,正旦。
有詔:朕蒙天之佑,纂皇之圖。多慶發於邦家,燕謀及於孫子。爰頒徽冊,以告治廷。皇長女、挺邦媛之英,鍾皇室之慶,蚤知柔順之節,能遠驕華之風,教乎公宮,將習組紃之事。主之同姓,未疏湯沐之田,宜錫美名,且旌賢度。
於戲,王姬有等,本著召南之詩,皇女皆封。
蓋用漢家之制往祗寵命,自憲箴言,可封楚國公主。
百官嗚呼哀哉:於禮不合,真不如再直白一點,改夷陵公主……
喜歡天禧盛世請大家收藏:()天禧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