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被劉緯改成了療養院,建築依舊,引活水、植草木,供婦孺休閒,儼然私家園林。
僅是念念名頭,經不起有心人揣摩。
十二月初一,萬壽長公主改隋國長公主,出降右龍武將軍、駙馬都尉李勖,又是什麼賞賜?
趙恆賜“遵”字於李勖,改名李遵勖,並抬其輩分,與其父李繼昌互為兄弟,嫁妝還算豐厚,但不及天壽寺十分之一。
念念至今無封,名不正言不順,即便有封號,不到兩歲……賞賜又能高到哪去?
多數人都認為是劉緯聖眷正隆,畢竟玉牒、族譜修撰一事近在眼前,那可是四百萬貫的真金白銀,逼得契丹勢家大族去搶女真、高麗還賬,誰有底氣指摘?
也有人不這樣想,孫奭就是其中之一,劉緯年年登門賀新春,大中祥符二年依然不改。
孫奭第一次留客,飯菜沒吃幾口,火藥味倒是十足。
“嘉瑞不贊成陛下東封?所獻詩賦何在?”
劉緯沒膽子同孫奭這樣的當世大儒講道理,只能引自經典和稀泥:“雩而雨,何也?
無何也,猶不雩而雨也。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後決大事,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
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
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兇。
故順人之情,以為文飾。”
簡而言之:讀書人和黎民百姓都贊成封禪,何樂而不為?
孫奭不為所動:“嘉瑞以詩詞賦名動天下,惟獨冷對陛下東封,何故?不平?心虛?始作俑者?”
劉緯汗流浹背,既不敢承認,也不敢否認,引用趙恆所作《泰陰亭碑銘》片段作答:
“一區宇而恢德教,安品物而致昇平,此邦家之大業也。
考茂典而薦至誠,登喬嶽而答純錫,此王者之昭事也。
結繩已往,茫茫而莫知。
方冊所存,章章而可考。
罔不開先流福,累洽儲休,長髮其祥,永錫爾類。
故能禋祀上帝,肆覲群后,追八九之遐躅,徇億兆之歡心。
是以武王剿獨夫、集大統,而成王以之東巡,高帝平三猾、啟天祿,而武帝以之上封。
曩以五代陵夷,四方分裂。
嗷嗷九域,顧影而求存。
顒顒萬民,龥天而仰訴。
不有神武,多難何以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