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讀聖賢書,怎能妄託鬼神?”趙稹只好唱獨角戲。
“趙博士明鑑,鬼可以是心事,也可以是執念,聽聞王防禦使生前常在天壽寺徘徊,或許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宜為外人知,請趙博士、劉都知一查到底,還下官一個清白。”劉緯道。
馬翰有樣學樣,甩的一乾二淨。
京師豪門幾乎都有見不得人的隱私,王世隆心中的鬼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錯了也沒人否認,水越攪越渾,多潑在秦國長公主本人身上。
王世隆無子嗣妾侍遭強迫、披剃焚修一事,首先踢爆,言官蜂擁而上,彈劾趙匡胤一脈,真是一點壓力都沒有。
劉緯、馬翰靜悄悄的將天壽寺和王世隆做了切割,四處蒐羅度牒僧破戒鐵證。
……
景德四年的正旦大朝對嘉善坊劉家來說,別具意義。
劉嬌、劉慈這對小姐弟有幸赴崇政殿朝拜,併入深宮徘徊至黃昏。
正月初五,在陳彭年的默許之下,邵煥、晏殊攜手登門投貼、賀劉緯新春。
劉緯再次坐實寵臣之稱,隱隱向弄臣靠攏,並在趙恆授意下開始接觸制誥文書。
年僅十五……
朝堂上下一片譁然,是不是太過兒戲了……
若非劉緯曾經逼得晁迥、楊億、李宗諤、錢惟演上天入地無門,就職於學士院、館閣等處的清貴詞臣早就群起叩闕了。
儘管如此,底層輿情仍然洶湧難止。
王旦不得不出面平息眾怒,召劉緯試製誥三道,均在兩百字以上,而後榜於中書東西廳外。
還是有人信誓旦旦,寧可去職罷官,也不受弄臣所制制誥。
劉緯怡然自得,並在崇政殿用小冊子記下風聞而來的人名,隨時準備給予成全。
劉緯是真高興,因為歷史再次改道而行,且會載入史冊。
史上,景德三年本無秋試、景德四年也無省試、殿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今卻因郭氏有孕在身,趙恆毅然放棄祭祖告陵的打算,貢舉自然不會落下。
禮部省試前日,知雄州李允則以“資敵”為由上疏,請禁《皇宋日報》輸入河北、河東緣邊榷場。
《東京旬報》呢?虜不識文?
晁迥、楊億、劉筠、錢惟演無比失落,聚在一起商量對策。
二十名館閣清貴改聚於《東京旬報》名下,辛辛苦苦大半年,竟沒能獲得世人認同,那李允則不會是收了別人錢財、特地出來噁心人的吧?
平心而論,《東京旬報》的學術成就遠遠大於《皇宋日報》,每期已增印至一萬兩千份,被有志於科舉的讀書人奉為聖經。
但尋常百姓不愛看之乎者也,多用來糊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