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貢舉權停。
就算從來無人金榜題名。
金秋對於夷陵學子來說,也是一年一度的盛時,盡享豐收喜悅之餘,迎來久違安寧。
他們蜂擁而至,希望能敲開州縣大門,為來年發解試做準備。
荒涼大半年的夷陵城,總算有了幾分府治氣象,劉宅前前後後吸引百餘學子圍觀。
整個峽州地界都已知道夷陵出了個七歲神童。
那首“把酒祝東風”早已在京師勾欄瓦舍之間傳唱開來,奪人離情別緒。
宋太初、丁謂兩位地方大員對其青眼有加,應童子舉也就是兩年後的事。
孝滿之日,即是名動天下之時。
劉緯的先見之明,派上用場。
楊信威那張陰鬱的臉、那雙看誰都像死人的眼神,趕走無數慕名而來的明年“同窗”。
劉緯心無旁騖,埋頭讀書、練字,力求把這個時代的敲門磚做到盡善盡美。
年前,丁謂遣往京師送年禮的船隊,捎來一對峒蠻母子和若干土特產。
婦人不過十六七歲,遭亂兵劫掠時,為護其嗷嗷待哺幼子,硬生生咬斷一亂兵中指,生吞之。
亂兵駭其剛烈、敬其護犢,不再強行分開母子,索性一起發賣。
丁謂聞訊,感慨萬千。
以劉嬌體弱、缺個奶媽之名,又往劉緯脖子上套了道枷鎖。
還在信裡點出京師勳貴有以人乳養生的習俗,隱有規勸之意。
劉緯心知肚明,並無半點反感,身體不佳是鐵一般的事實。
劉嬌養了一年多,並未禁葷,如今面色紅潤,不太喜歡乳汁的腥羶,仍把那句口頭禪掛在嘴邊:“哥哥吃!”
還有什麼比哺乳主家更有安全感?
小婦人一臉期盼的看著兄妹倆,不斷在胸前重複擠壓動作,意思是:孩子吃不完。
劉緯又一次猝不及防。
本能和事實告訴他,只是雞蛋遠遠跟不上身體需求,自打王氏走後,就沒怎麼長個,待那孩子嘴角沾滿乳汁、心滿意足的睡去,才扭扭捏捏的俯身就嘴。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小婦人的手若不在後腦勺上揉來揉去……會更好。
三日之後,喚作素孃的小婦人帶著孩子入住正房,與劉緯兄妹倆一裡一外,同時照顧三個孩子起居。
本只是補充營養的方便之舉,卻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王媛在外間照料時,有事總喜歡講道理。
指望七歲孩子同雙十少女成天講道理,顯然不切實際。
素娘則不然,既把劉緯當孩子看,也當主家看,總是無條件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