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春風秋雨又是一年元朔二年,公元前128年,可上谷軍民這一年不怎麼容易,不勝其擾。
漠南之戰後,雖說伊稚斜接受趙信的諫言,將主力撤往漠北,可事實上,為了引誘漢軍深入,騷擾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匈奴人可以無限制地騷擾,可漢軍一直應對,總會疲於應付。
風風光光過去,邊塞總歸有承受不了的時候,而這時候,便是災難的初始。
小者數千人,大者上萬人,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強盜作風顯露無疑。
特別是居住在長城腳下的百姓,飽受戰亂之苦,要不是城內防禦工作做的好,波及的範圍還會更大。
在大漢戍邊的太守之中,像郝賢這樣,幾次隨衛青出征、以戰功而封侯的一郡之長屈指可數,算得上是受劉徹認可的可造之材。
經歷過屍山血海,他從來都不懼怕戰爭,更不怕上報刑獄等情況,一身清白是沒有這種煩惱的。
上谷百姓身兼耕戰,很少有人觸犯刑律,惟有租賦,最讓他頭疼,這個租賦,他一向寬容,如而長久之下,虧空特別多。
但完不成朝廷的額數,很明顯,就要受到處罰
“大人說怎麼辦呢?”長史翻閱完計簿,眉頭就皺在了一起。
什麼都好,就是這個最麻煩,打仗的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官的活就不怎好做了。
特別是漢朝官員個個武俱優,大趨勢下,壓力山大。
“又是入不敷出啊。”
“差多少?”
“將近四成。”
“是啊!百姓為了躲避戰亂,哪有時間種地呢?往年還可添一下,今年難了”
郝賢站了起來,望著窗外開始凋落的樹葉,一臉的惆悵。
“本官這個太守當的唉,哪裡抵得上京畿的一個縣令呢?匈奴人一來就手忙腳亂,想起來真是愧對朝廷,愧對皇上啊!”
長史道:“咱們先不說這些了,談談賦政,現在這個情況,大人總得對朝廷有個交代啊!”
郝賢點了點頭,他很感謝長史,跟了他這麼多年,可從來沒有怨言,往往有什麼施政方面的事,問他總沒錯。
“年年難為你,本官真是沒用,哎內心總覺不安。”
“大人何出此言,這是下官分內之事,大人這樣說就見外了。”
郝賢還能怎樣呢?面對這樣的摯友,他不再猶豫了,緊接著問道:“匈奴今年有兩次入侵吧?”
“三月一次,五月一次,雖說規模不大,邊塞百姓已不堪其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