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張湯與汲黯二人的話,公孫弘聽在耳中,而且他也意料到了事情的緊迫性,還是早下決斷的好。
那麼作為丞相,他也有規勸的責任,既然事已至此,不如順水推舟。
這二人都如此堅決了,
那滿朝文武估計也當是相同的想法,槍打的一直都是出頭鳥。
“陛下,臣以為兩位大人說得有理。”一直沉默的公孫弘也接過汲黯的話道。
“齊王自盡一案,主父偃是屬首惡,陛下若不誅之,則宗室不服,更無以服天下矣。”
事情到了這一刻,劉徹的心裡就明白了,主父偃是救不回來的了。
這三位平日裡意見經常相左,但為大漢江山殫精竭慮的大臣,今日竟然巧了,在主父偃的問題上是如此的一致,足可以見,主父偃為禍之大,上及宗室下怒百姓,不除不足以服天下。
這也的確,政風之清濁,實在關乎於存亡,若因皇帝任性,獨放過主父偃一人,而導致風氣敗壞,這恰是他決不願意看到的。
而且劉徹氣的不是主父偃逼得齊王自殺,是他貪汙受賄。
“好好好,諸位愛卿心繫社稷,朕甚感欣慰,那麼……朕不再固執,就依卿等所奏,將主父偃斬於東市,族其戶,以儆效尤。”
可這時候,一聽到族其戶,汲黯馬上變臉了,又說話道:“這斬主父偃即可,然族其戶不可。”
張湯問道:“這又是為何?”
嘆了一口氣,汲黯繼續道:“你們可能不知情,據臣所知,主父偃在京並無家小,家鄉也只有一個妹妹,如果輕易因為此案而株連,傷及無辜,臣恐會激起民怨。”
“也對,愛卿之言,不無道理,那此案就誅殺了主父偃一人,其他人可不再追究。”
瞭解了主父偃一事,劉徹又徵詢了對齊國的善後事宜。
這三位大臣統統認為應趁齊王自殺之際,除國設郡,將削藩向前推進,加大成果。
“自古以來諫言出於臣下,國策便定於朝廷,傳朕旨意吧,這齊王自殺了,無後,國除設郡,歸屬朝廷。”
劉徹轉而對汲黯道:“朕信任你,想讓愛卿主掌賞罰。
記住!今日朕命愛卿將主父偃所犯罪行,比照我朝律令,以文書形式廣發各個郡國,以此為戒,從今以後,再有如主父偃者,誅無赦。”
在場眾位大臣無不為劉徹此舉敬佩,這一招既警示了各諸侯國,又將削藩之策更進一步,實為一舉兩得。
可這些人可以忘記,但是劉徹怎麼能忘記主父偃在新制沒有進展之時,提出的“推恩”之策呢?但是這主父偃的所為,是讓他既感憤怒,又感惋惜。
不僅僅毀了大好前途,甚至於……連性命也搭了上去,
國法至上,但人情不廢。
事到如今,他還是想保留主父偃的體面,一再叮囑張湯不可將主父偃視同普通罪犯,更要在飲食起居上給予優待,又要公孫弘到廷尉詔獄宣詔,明指其罪行。
在場大臣無不動容……
公孫弘聞此感動道:“現主父偃雖罪不容赦,然而若是聞陛下如此盛恩,亦無憾矣!”
討論結束之後,劉徹遣散眾臣,直接讓公孫弘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