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了,主力軍當然還是要狩獵和簍魚、撿果子為主,上百口子人呢,不多儲存一些食物,餓死咋辦?
好在,部落裡不缺鹽,儘可能的醃製魚和肉,快壞了的時候,煮了吃這部分,醃製下一批魚肉就是了,這樣的迴圈下去,儘可能保證醃製的魚肉的保鮮度。
當然,過冬的柴火也要儘量的多儲存一些,木屋裡要是沒柴火,就扯淡了。
天氣越來越冷了,熊部落那邊駐紮的二十來個人最後一次歸來,就不用再回去了,窩冬嗎,大家在一起才更有安全感。
大雪來了,冬天真的降臨了。木屋裡的篝火不斷,馬躍親身感受了幾次,終於放心了,還算是比較暖和的,對於皮糙肉厚的原始人來說,這條件就超級好了。
對海部落的原始人來說,足夠幸福,無論老幼,多少都有一塊獸皮裹身,再加上爐火,這個冬天不算冷了。
這就是一個部落富足的好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鹽的特殊存在,否則,你哪裡能換到這麼多的珍貴獸皮?
不管是樹材圍牆的防禦平臺上,還是睡覺木屋裡,馬躍的吩咐,都需要人手值夜,安全第一。御平臺上的人防止有人偷襲部落;木屋裡值夜的人,添柴火維持爐火,也防止木屋裡的爐火引起火災。
啥都要以防萬一不是?部落裡的兩位祭祀和三個首領也輪流在大排樹材木屋裡值班。
安排好了一切,馬躍才放心。
即使冬天,適當的,圍獵隊也需要出擊的,還有蒐集柴火、破冰捕魚,諸多的事兒,有兩位祭祀和三位首領,不用馬躍操心。
兩隻小鬣狗逐漸長大了,開始吃肉了。肉,對原始部落來說,可是最金貴的食物,好在,暫時鬣狗崽子吃的也不多,再加上馬躍這神棍的特殊地位,沒人說啥。
再長大點就好了,兩隻鬣狗總比人警覺不是?總會有用的嗎。半大的小狗仔還很粘人,不過,馬躍還需要修煉,一定的時間裡,兩隻半大的小狗仔,還需要二祭祀照看一番。
二祭祀很喜歡飼養兔子,小狗仔也不例外。海部落的富足和快樂氣氛,讓二祭祀很快的融入到這新的部落裡。當然,最重要的是,有馬躍這大神棍在,二祭祀是深信不疑的。
海部落裡,學習豐富語言這一項裡,原來的大祭司做的是最好的。既然都窩冬了,馬躍決定,進一步豐富海部落的語言內容。原來熊部落融合進來的人口也要儘快的加強語言交流能力。
不管原來熊部落的人說的是啥‘方言’,都融合進一個部落了,語言的統一是必須的,這是馬躍神棍的強制性指令,誰敢不從?
好在,就近的諸多部落,語言雖說有差異,大致的單詞的意思都差不多,融合起來,難度不大。難度嗎,大致相當於北京人學習說東北話一樣。海部落的語言經過馬躍上一個冬天的培訓,多了不少的動詞和助詞,減少了很多肢體語言。
這就很好了,進一步的再進行一些語言豐富詞彙就是了,馬躍已經算是循序漸進了嗎。
至於文字,實在是強求不來的。原始人有文字嗎?看大祭司寫‘魚’字,就跟畫了一隻簡易小魚一般,這或許就是最原始的象形文字吧。
這樣的表述文字太模糊和簡陋了。
不管咋說,文字,沒準將來還能用上的,願意學習文字的,馬躍修煉的空餘時間左右也沒啥事,教導一下就是了。
大祭司和二祭祀是最積極和虔誠的,馬躍說了,這是海神教授的文字,多神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