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為了保持威嚴,故意扳直身子,但是身體長時間太緊繃了,很容易疲勞心累。
現在不在朝臣面前,就不必保持之前那樣的威嚴,可以放鬆一些。
燕皇察覺到自己的疲累,感慨說:“朕老了,身體不中用了,只是坐了這麼一會兒就覺得勞累,真是歲月不饒人。”
李規說:“如今夜色降臨了,您還在為國事操勞,還是多多保重身體。陛下的身子最重要,您系江山安危於一身,可輕率馬虎不得啊。”
“朕也想偷偷懶,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如今的局勢,實在是容不得掉以輕心。大燕近來連年天災,單單是賑災一項,國庫已經空虛,拿不出多餘的銀兩了。”
“而西秦治理有方,愈加繁榮,最近還隱隱有調兵的跡象,世子檀逸之是個極為隱忍的人,權力滋長野心,他恐怕未必會繼續臣服。”
燕皇的話語中透露出濃濃的擔憂,他有預感,西秦一定會反,但是眼下卻無能為力。
這些年來,他有過許多次這樣無奈的時候。
譬如發動兵變奪取皇位、痛失所愛、誅殺親子、眼看著幾個兒子爭奪儲位、眼看著大燕一天天的衰敗下去……
他從少年到中年到老年,如今已經走過了大半生。雖然是帝王,卻也有尋常的喜怒哀樂,無可奈何。
不過,史書是客觀公正的,並不會因為他片刻的內心脆弱而格外留情,會如實記載下他往日的暴虐行徑。
事實很快證明,燕皇的擔憂並不多餘。
沒過多久,西秦就打出了旗號,殺了大燕派去的兩個官員祭旗,集齊所有的精兵,共有十萬之多,向上北進,直逼大燕的京都方向。
而當先的統帥之人,正是世子檀逸之。
許多人以為,他只是掛個名振奮人心,然後躲在帷帳中決策,再不濟躲得遠遠的觀戰,藏在後面毫無危險。
但是到了戰場上,檀逸之卻是真的身穿鎧甲,與大家一起上戰場廝殺,並且奮勇當先,衝在前列,一槍將地方的將領刺於馬下。
周圍的人見到世子都能不顧安危的奮勇殺敵,自己又有何疑慮,更是展開了殊死拼搏。
大燕的守兵見到這種場景,被如此不要命的打鬥嚇得心生怯意,再加上將領被殺,不住的後退,被打得潰敗連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檀逸之深知,自己這個統帥能以身作則,比什麼都管用,所以每日的所吃所用,與將士們統一規格,不再追求什麼“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夜間還常常親自帶人巡視營帳,謹防有意外發生。
有時碰巧遇到想家偷偷流淚的將士,不但不會訓斥,還會上前噓寒問暖的勸慰。
大家看世子如此親切,不似傳言中的那般高傲不可接近,所以原本心中的那份輕視都漸漸的放下了,轉而變成了敬佩之情。
西秦計程車氣高漲,短短一月有餘的時間,檀逸之所率領的十萬兵馬已經闖進大燕劃出來的防線邊界,連攻破十五城,可謂是勢如破竹。
其中固然有檀逸之領兵有方的原因,但還因為大燕重文輕武,一時間找不出能擔當大任,擊退來敵的將領。
甚至於前線告急,後方卻連糧草還未湊齊,這樣的戰役怎能不輸。
而且燕皇這些年早就失去了民心,大燕王朝內憂外患,如同是風雨飄搖似的,隨時都可能坍塌。
西秦來勢洶洶,像是一柄鋒利的長劍,直刺對方的心臟,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一陣狂風暴雨,怕是要將這個王朝吹散了。
更意外的是,這幾年裡在大燕行俠仗義,懲奸除惡的那位“白衣女子”,更是出現在各地宣揚那位西秦世子的賢名。
受過幫助的百姓們相信她,從瘟疫中得到救治的人信她,連僅僅聽說過事蹟的人也信她的話。
正因為如此,其中的幾座城池,郡守和百姓幾乎是夾道相迎,開啟城門,將西秦的一眾人馬迎進城來。
民心所歸,所以檀逸之的程序越來越快。
大燕抵抗無力,在一片搖搖欲墜的危險中,不得不打出了“求和”的訊息,派出一位倒黴的使者前來會見西秦世子。
喜歡廢后重生是顏控請大家收藏:()廢后重生是顏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