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易安見她神情有異,問道:“怎麼了,你是不是想到了什麼?”
“這個……我也不確定,只是想起來郭神醫的手札裡記錄了一個年代久遠的古方,是關於女子駐顏有術的。”
郭神醫,就是郭嚮明。當初他的瘋病痊癒後,答應了蕭易安會去醫治靜慧師太所中的寒冰掌之毒。
去往青州的金泉寺,用心醫治好靜慧師太的傷後,他便在當地住了下來,後來開了醫館,重新做起懸壺濟世的行當。
往年他是兩個朝代皇室的御醫,備受尊崇的同時,卻也要面臨著皇權下許多不可預知的危險,如今在民間為貧苦百姓看病,診金分文不收,雖然生活清苦,卻自得其樂。
在周邊的幾個縣裡小有名氣,被稱為“神醫”。
賀州那張救治瘟疫的方子,就是他連續幾日不眠不休潛心研究出來的,只不過他甘願隱居,不願意揚名,就把這個機會讓給了神秘的“白衣女子”。
蕭易安離開金陵後,首先去青州看望了靜慧師太。
故人相見,一個知道對方並未身死,一個知道對方傷勢痊癒,且都剛邁過了生死之間的一道門檻,心中另有感觸。
蕭易安在金泉寺中住了一段時間,期間清漪正在研習《毒經》。
醫毒藥理相通,她對醫術頗有了解,遇到不解的問題之時就去請教郭嚮明,每每受益良多,學到了不少東西。
郭嚮明早年間遊歷四方,所識所見者甚多,留下的摘要筆記上面,記載了不少稀奇古怪甚至是驚悚的土方子。
他教人不藏私,拿出過自己所記錄的手札給清漪看,有什麼不明之處還會一併講解。
清漪說:“傳聞中,研究出這個駐顏有術古方的人,不是一位醫者,而是個煉丹的道士。他認為人之至珍至貴在於血脈,乃是人體的根基和必不可缺之物,是一條生命的靈魂所在。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裡流動的血液也會隨之變老,如同樹木從新鮮的嫩芽變為乾枯的黃葉,到最後慢慢凋零。所以他認為,只要能保持自己的“根基”永遠年輕,就可以永葆青春,容顏不老。”
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陳序問:“可人都是會變老的,要怎麼保持身體裡的血永遠年輕呢?”
清漪緩緩地吐出兩個字:“換血!”
蕭易安微微抿唇,“意思是,把年輕人的血換到年老人的體內?”她想了想,覺得實在太荒唐了,居然還真有人信。
“是這個意思。”
清漪說,“女子屬陰,男子屬陽,兩者的血脈不相融,所以不能混合使用。處子之身的女子陰氣未洩,年老的女子用她們的血可以來保持自己的年華容貌,還可以延年益壽。”
“那水蛭是用來吸血的嗎?”
“是,醫書典籍裡有記載,用水蛭適當的吸血,可以排出體內的淤血和惡血,對身體有益。但是如果操作不當,也可能引起極大的危險。
那個道士認為人體的血有定量,不能多,也不能少,所以有新的血液進去,就要把舊的血液排出來,水蛭正好可以起到這個作用。
大量失血之後,就是人性命垂危的時候,然後將年輕女子手腕處放血,再製成藥丸或者是湯藥食用,用多種藥材中合味道,就可以達到預想的效果。”
蕭易安越聽越覺得荒謬,但她所知的醫術有限,又說不上來哪裡不對勁。
清漪說:“我初次看到這個古方時,只覺得駭人聽聞,沒想到竟然真的有人信以為真。”
“你猜想的應該不差,根據羅顯玉三人所言,買家對女子的要求是,一要年輕美貌,二要是處子之身。這兩條都與你剛才所說的能對得上。”
“而且壽康郡主是將近四十的年紀,南越太妃更是已經六十有餘,她們一箇中年,一個老年,或許真的會因為這種容顏不老的方法而動心。”
自古美人如良將,人間不許見白頭。
在世人的眼裡,美人遲暮,是對於她們最悲哀的一件事情。
可衰老偏偏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過程,生老病死,猶如四季輪迴,花開花落一樣的自然,歷朝歷代的帝王想尋找或煉製長生不老藥的不在少數,卻還是隻能以失敗告終。
有了猜測,下一步就是去驗證。
蕭易安知道,郡主和太妃身份高貴,不會拿自己的性命冒險,肯定會先將這種換血的法子在別人身上試驗一番,等確定穩妥無疑了,沒有危險了。
在確保不會發生任何意外之後,才敢把這種方法用在自己的身上。
蕭易安還沒想出好主意時,世子赫連鈺那邊又鬧出了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