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沖沖的質疑,德妃道:“貴妃姐姐,別這麼心急,稍等等就說到你了。”
話雖然是與貴妃說的,可是德妃始終面朝皇上,姿態挺直,神情恭敬,都不曾正視的看她一眼,連個多餘的眼神也不願意給,輕蔑至極。
貴妃心內暗暗生恨,心想這人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為人做事比自己還要虛偽三分。
“臣妾的宮內有人枉死,本不該隱瞞,可又擔心此事會引起無端惶恐,所以沒有輕舉妄動,臣妾暫時將此事壓了下來,所以除發現屍體的幾個人外,不曾走漏任何風聲。”
燕皇說了一句,“你應對的很好。”
在這諸事頻出,讓人倍感頭疼的時候,可算是有人做了一件還算是舒心的事。
原本宮外的人就對紅牆高鎖的深宮猜測重重,嫉妒和恐懼摻雜在一起,在平民百姓之間有著許多的不實傳言。
甚至說宮內一到夜幕降臨時,會出現慘死的孤魂野鬼成群走過,還有人說宮中的井內有冤死的宮女,沒有人敢飲用井水,還有其餘的種種說法,更是荒謬至極。
在加上前段時間宮內鬧鬼的流言剛平息不久,如果這時候再鬧出有人無辜殞命,恐怕又要引起些無謂的議論了。
這些流言歷朝歷代都有,因為百姓對在深宮中的皇后與妃嬪格外感興趣,沒事都要編出些故事來。
但是燕皇格外暴虐,無論當初攻入金陵還是爭奪皇位弒父殺兄,都是鬧得血腥不已,惡名遠揚。
所以百姓們對這位陛下的猜測,也就更加妖魔化。
貴妃聽到皇上誇讚她不聲張的舉動,有些許不屑。
心想:“你分明是擔心訊息走漏,讓我有了提防之心,何曾是為了大局考慮,只是說的那麼冠冕堂皇罷了。”
於是忍不住出聲說:“既然在花園中發現的,或許是自己失足落水,溺水而亡的,怎麼值得這麼大驚小怪。”
“蹊蹺的地方就在這兒了。”
德妃道:“臣妾派人驗屍,卻發現屍體的背後有青紫色的斑痕和被人毆打過的痕跡,說明她在生前曾遭受過別人的虐待,脖頸處另有淤青,說明死因並不是溺死,而是被人掐死後,偽造成了淹死的假象。”
燕皇皺眉道:“宮內竟然有人敢光明正大的行兇?真是膽大包天,活得不耐煩了。”
又問:“那與貴妃又有何關係?”
“真兇便是貴妃娘娘宮內的貼身侍婢珠兒,且不止一個。”
貴妃猛地站起身來,不敢置信的看著她,“你少在這裡信口胡言,隨意栽贓陷害!”
“貴妃娘娘若真是問心無愧,大可讓妹妹繼續說下去,有陛下在這裡,難道還能冤枉了你不成?莫非你認為陛下昏庸,不能公正地處理此事?”
貴妃急忙解釋,“陛下千萬不要誤會,臣妾絕無此意。”
燕皇的面色陰晴不定,雖然知道貴妃肯定沒有冒犯君上之意,但心裡還是有些不舒服。
陰沉沉的道:“讓德妃說下去。”
“貴妃有位貼身侍婢,名叫珠兒,是被殺宮女的同鄉,曾有人不止一次的看到兩人發生過口舌爭執,私下的交情可想而知。”
頓了一頓,可惜的說:“這珠兒在生前曾依仗自己入宮早,資歷高,多次對她進行威脅勒索,只是她生性膽小怕事,不敢張揚出來,又念及以往情分,所以才每每委屈求全,沒想到到後來竟然遭遇毒手,著實是含冤而死。”
“說來說去,原來並無實際證據。”貴妃說,“兩人既然是同鄉好友,女兒家年紀尚小,氣性大,隨口爭執幾句,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這說明不了什麼。”
貴妃明白對方是衝著自己來的,所以此刻替自己的貼身侍婢解釋,不願意人前捉短。
這場人命官司,如果真的與珠兒有關,她的面上也過不去,總要落下一個“管教不嚴”的罪過。
德妃說:“姐姐平日裡忙於後宮事務,對宮女們缺乏管教,或許知道的並不清楚。據妹妹所知,這兩人雖是同鄉,可是感情早就破裂,以至於當面發生爭執,甚至於勒索財物,這一點也是有人證的。”
“可是珠兒只是一介女流之輩,她怎麼能把人殺死後又推入湖內,偽裝成淹死的假象?無憑無據,難道僅僅憑這些就要定罪嗎?”
“說的有理。”德妃的神情悠然,一雙眼睛露出古怪的神色,“所以就要徹查,她肯定有同謀,所以真兇不止一個。”
她咬著重音說:“這同謀,極有可能也是貴妃姐姐宮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