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才賢莫名其妙的捲入了此案,並且還立刻被禁軍押解審訊,成了身有嫌疑的犯人。
急得其父親中書侍郎焦慮不已,他素來知道兒子的性格淘氣,不是個老實本分的人,沒想到有朝一日竟然會闖下如此大禍。
可是他膝下只有這一根獨苗,自然是百般不捨,當初還是老來得子,難免驕縱溺愛些,這才養成了韓才賢輕浮驕奢的性格。
他疏通關係上下打點,想要進去見兒子一面,詢問清楚是否確有此事,若是假的被冤枉了,自然要想辦法將其救出來。
可是此事由聖上親自過問,都不敢放縱徇私,自然也沒人敢與他擔這個關係,紛紛將這位中書侍郎大人拒於門外。
禁軍那邊好不容易抓住了個有嫌疑的人犯,為了今天的四十大板考慮,哪裡還顧得上他是中書侍郎的獨子。
反正有皇上旨意,但凡與此案有關者,無論是何身份一概不問,都可抓來審問,只要能儘快追查出兇手就好。
禁軍正自然是立刻著手嚴加審訊,不承認就上輪番酷刑,證詞不夠清晰就再審,反正這麼兩三遍下來,才將此案辦好。
當這份供詞遞交到燕皇案桌上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太監總管李規在一旁侍候著。
燕皇拿起這份供詞一看,只見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事情的前因後果敘述的詳略得當,兩人是既有前仇舊怨,怪不得會下此殺手。
自然不知道,這是禁軍那幫人從中刪改新增了的,
廢了好大的功夫才能自圓其說。
讓這個不懂武功的韓才賢,從短短几行的文字中,殺死堂堂禁軍副統領,不過就是改改供詞動動筆的事情。
他們為了儘快結案,其中也添油加醋了不少虛假情節,尤其是前仇舊怨那一段。
不過韓才賢本身就私生活不檢點,經常出入花柳之地,身旁的幾個小廝極為清秀,行事作風容易得罪人,身上的把柄實在太多了,所以一抓一個準。
若是真換了個清清白白,只知道悶頭讀書的老實公子,恐怕還未必能這麼輕易的編出來。
殺人償命,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更何況對方還是朝廷的心腹肱骨之臣,燕皇私下的暗衛統領。
硃筆勾名,這位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輕易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死。
順帶著責罰中書侍郎教子無方,縱容其子闖下大禍,危害到朝廷官員,既無為人父之慈愛,又無身為官員為皇上解憂之忠心。
下令其官降三級,罰銀一千兩,外放到地方做官。若無特殊裝卸,不許再踏進金陵城內一步。
而罰的這一千兩白銀,不充入國庫,用做朱驍的收斂買棺、埋葬立碑費用,剩下的則賜給其家屬作為生活補貼。
除此之外,朝廷另撥銀二百兩給予其家屬,表彰朱驍這麼多年來陪伴聖駕忠心耿耿,盡忠職守的功勞。
這麼多的事情吩咐下去,追究真兇、降官職的事情現在就可處理,撥銀的事情則需要回到金陵城才能解決。
韓才賢的人頭落地,也解了蕭易安的一樁心事。
前世二姐姐蕭清韻所託非良人,就是因為韓才賢待其刻薄打罵,多次折磨,才死的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