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書完全不知道表面上看起來莊重嚴肅的皇帝內心都在腦補什麼戲份,見皇帝沒有什麼表示,他也就略微鬆了口氣,開始準備今日的題目了。
好在今年皇帝不想玩什麼新花樣,只是照例出了一道策論,以去年安徽的水災為題。
陳景書眨巴一下眼睛,簡直覺得這是陳孝祖和皇帝商量好的題目了。
陳孝祖他不僅猜中了會試主考官,甚至連殿試的題目都猜中了啊!
這題陳景書是練過的,還為此蒐集了不少資料,這會兒不僅寫起來得心應手,更是言之有物,而不是如大部分考生那般只會寫些什麼朝廷派遣欽差,發放救濟的銀錢糧食之類的套路虛話,更不必為了湊字數再寫上一堆歌功頌德的話。
講真的,論歌功頌德,這些考生們算什麼,大佬們可都在朝堂上呢。
嗯,歌功頌德拍馬屁這事,陳景書也是學過的。
不過陳孝祖告訴他,這個技能不需要經常用,甚至多數時候是不必用的,因為皇帝真的不喜歡。
等陳景書洋洋灑灑一篇幾千字的策論寫完,太陽已經快落山了,文和殿內不知何時已經點起了燭火照明。
其實這會兒還遠未到需要點燭火的時候,不過陳景書猜測主要是為了光線好點,不影響考生作答。
等交了卷子,就可以到旁邊偏殿裡休息等候,大家一起來的,自然也是要一起走,不會讓考生自個兒隨便溜達的。
不過比起前幾回,陳景書對這次的殿試倒是十分有信心,因為那場安徽水災,他看過前後所有的處理方式,王撰和陳孝祖都陪他總結過得失,而陳景書自己則據此又與往年其他水災做對比,總結了一些水災救災的要點和原則。
可以說,他寫的既是那場水災,又不僅僅是那場水災。
總結經驗,制定規章制度,這是後世常見的做法,但卻很能體現眼光和格局。
因此殿試之後,陳景書可以說是最不緊張的一回了,回去之後只管彈琴作畫,完全沒把殿試當回事似的。
殿試一共只有三百多人,但陪同皇帝一起閱卷的考官卻有二十人,因此出結果是極快的。
第二日再進宮,就是宣佈名次,並且委任職務了。
按照慣例是先宣佈一甲三人,之後宣佈二甲三甲。
當陳景書聽到一甲第一是自己的名字的時候,原本以為自己會十分激動,但實際情況卻是,他非常平靜的向皇帝謝恩。
一甲第一俗稱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就是探花了。
當年的林如海便是探花。
現在嘛……
一甲第三,沈純。
陳景書抬眼一看,好嘛!這不就是他隔壁那位外賣兄嗎!
一甲前三一般是當場授予職位,其他人就得以後再說了。
按照慣例,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當然,要說起來,這些事情大部分和普通老百姓沒有關系,要說唯一有關系的,就是狀元遊街了。
披紅掛彩,高頭駿馬,年輕的狀元郎意氣風發,更兼之相貌俊秀,這可比前幾科的中老年們好看多啦!
何況老百姓最愛看的就是少年狀元郎嘛,沒見戲文裡都是中了狀元娶公主麼。
陳景書這一天可以說是相當風光的一天。
等他晚間回去,吳氏雖然早就得了陳景書真的中狀元的訊息,可真的見了他,還是忍不住落下淚來。
只覺得有這麼個兒子,自己這輩子都算圓滿了。
好不容易哄著吳氏收了眼淚,陳景書有些不好意思道:“其實,還有件事情想和母親說呢。”
吳氏正是最寶貝他的時候,這會兒陳景書就算說他要摘月亮,吳氏都得叫人給他摘的,因此道:“你有什麼事情,盡管說來。”
陳景書羞澀一笑,問道:“母親,我的婚期定了沒呀?”
吳氏:“……”
看著之前還覺得少年壯志酬的兒子,吳氏突然覺得自己前一刻大概是眼瞎。
哪裡有什麼少年壯志,分明是一臉少女嬌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