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揪心蕭殺的投墳曲調過後,景靈閉眼暫停了片刻,重新撫上琴絃,輕盈飄逸的主旋律響起,梁祝愛情的主體再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一曲終了,琴聲慢慢低沉,漸漸消失在廣袤的大殿之中……
琴聲停了許久,沉浸在曲子中的眾婦人才如夢初醒,紛紛叫起好來。
李氏卻是淚水吟吟,她雖然不知道這其中的故事,但是哀傷的曲調卻勾起了她掛牽孩子的心思,近在咫尺卻不得一見,她不禁心生悲傷,又恐讓劉娥瞧見,趕緊扭身擦乾了淚水。
這時一個美貌出眾、年近四十的貴妃攙扶一位體型肥碩的中年宮裝婦人緩緩近前,宮裝婦人雙眼無神,一臉慈和的笑容問道:“這位娘子彈奏的曲子難掩相思之情,好似是講述一位妙齡女子求偶而不得,最後自盡身亡吧。”
景靈大吃一驚,梁祝故事和曲子的聯絡只有自己知道,這肥碩婦人是如何得知的?
元兒卻是歡快的跳了上去,親暱的靠著婦人身上叫道:“姑姑,你怎麼才來啊。”
婦人聞聲伸手撫摸著元兒的臉蛋,笑道:“小調皮,姑姑眼睛看不見,當然走的慢了。”
元兒道:“姑姑勿憂,待元兒長大了,定當勤習醫術,為姑姑醫治眼睛。”
婦人臉上笑開了花,說道:“好好好,姑姑就等著元兒小公主長大後給我治眼睛。”
李氏走近景靈身邊,介紹了兩位婦人,景靈才知道是楊淑妃和鄂國長公主,鄂國長公主是官家僅存的兩個妹妹之一,大妹妹建國長公主出家修行,身體不好,便沒有前來。
景靈忙上前參見,心裡還在納悶,長公主怎麼知曉曲子所表達的故事,她卻不知眼瞎之人不受環境影響,聽力、思維最是清明。
劉娥笑道:“景娘子一曲琴音仿若高山流水、跌宕起伏,非一般人可及,本位問問你,長公主說的可是真的?”
景靈忙回道:“啟稟聖人,長公主所言極是,這也是吳先生傳授的,裡面有一個悽婉的男女情事。”
女人聚在一起最愛聽的就是些男女情愛之事,古今並無分別,殿裡的貴婦們鼓譟著非要景靈講述,景靈拗不過眾人的盛情,將吳夢所講的故事複述了一遍。
梁祝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且有史可考,唐代就有許多版本流傳,但並不如吳夢講述的這般全面。
大致情節是這樣的,晉代會稽郡上虞縣祝家有一女名叫祝英臺,女扮男裝到會稽城紹興)遊學,途中遇到一同前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
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臺是女兒身,後來祝英臺中斷學業返回家鄉。
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臺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兒身,欲向祝家提親,然而祝家父母早將祝英臺許配給馬文才,兩人只得痛苦分別。
之後梁山伯在鄞城當縣令時,因過於思念祝英臺病重去世。
祝英臺出嫁時,經過樑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臺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
景靈繪聲繪色的講到此處,眼睛也是紅紅的,情緒激昂起來,突然提高聲音道:“祝英臺正在祭拜,忽然間天色變幻,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翩然躍入墳中,墓複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世間蹁躚飛舞、雙宿雙飛......”
前唐詩人羅鄴有詩讚雲:
“吾愛梁祝婉轉曲,悽悽美美有悲音。
縱使草橋能相見,中間又有誰傷心。
自古多少姻緣事,到頭總是離別情。
如今花開復花落,不知此曲有誰聽?”
故事講完,殿內大半婦人均以手絹擦拭眼睛,被此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感動的涕淚橫流。
元兒走到李氏身邊仰頭說道:“景娘子講的故事真好聽,我以後成親要自己喜歡的,孃親不要與我說媒。”
李氏連忙捂住她的嘴巴,斥道:“小孩子家家知道什麼,少胡說。”
說雖是這麼說,其實心下甚是贊同。
劉娥偷偷擦乾了眼中的淚水,她聽完這個故事更是有共鳴,劉娥的第一段包辦婚姻並不幸福。
第二段婚姻若不是趙恆苦苦堅持,早就被太宗皇帝拆散了。她對景靈不由好感大增,當下也是連連喝彩。
景靈這一曲一故事由於劉娥的褒揚,逐漸在大宋流傳開來,數年後對大宋封建禮教的包辦婚姻造成了巨大撼動,此乃後話,暫且不表。
一眾婦人正熱烈議論著梁祝故事,宮中女官來報,文德殿已準備妥當,可以前去赴宴了,於是劉娥一馬當先,帶著一群婦人和小娘子齊齊向文德殿行去。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