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月底,軍營裡搭建了一個高約四尺的戲臺,戲臺後面還安裝了滑輪升降機,兵士圍著戲臺轉了幾圈,也摸不著頭腦。
一個廂軍笑道:“莫不是提舉老爺看到我等在臺灣島上無婦人消遣,想請蘇州城裡的歌姬來演一場犒軍。”
另一個廂軍哂笑道:“提舉可不會弄這些東西,某看啊,多半是這些日子裡上官們神神鬼鬼搞的那玩意,不信你們等著瞧吧。“
猜不透吳夢鬼把戲的廂軍們每日裡都議論紛紛,話裡話外總是離不開這個舞臺。
過了幾日,謎底終於揭曉了,演出正式開始。
當日林貴平請來了兩百餘名百姓,三百廂軍則分成兩批觀看。接近四百名觀眾在戲臺前就坐,大家抬頭看著高臺面面相覷,不知吳夢演的是哪一齣。
舞臺後面升起了一個幕布,上面是簡單的水彩畫,畫面是北地的春季,大片的農田和草原分列國境線兩端,穿著漢裝的宋人耕地,而髡髮的契丹人則放牧牛羊。
一陣音樂聲緩緩響起,楓橋班的十幾個學子們在臺側齊聲朗誦道:“雍熙年間,我大宋與遼國邊境上的百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譜寫了一曲太平盛世的田園牧歌。”
佔林和楊展二人一頭髡髮走上舞臺,後面跟著也剃了髡髮的楓橋班學子金世明、曾樹等人,穿著契丹人的服飾,手裡牽著幾頭小牛小羊在舞臺上模仿放牧的動作。
廂軍兵士們鬨堂大笑,難怪楊都頭和佔副都頭二人睡覺都帶著幞頭,原來是剃了髡髮。
隨後是鬍鬚飄飄的王夫子和頭皮光禿禿的智慧和尚帶著幾個學童們上臺,他們一身宋人的農民打扮,牽著小牛拉著耙犁在臺上耕田。
王夫子和智慧和尚與佔林、楊展互相打著招呼,佔林奉上牛肉乾給王夫子,智慧和尚從衣襟裡拿出雪白的包子分給了楊展,幾個宋人孩童和契丹的少年們互相手拉手的十分親熱,玩起了老鷹抓小雞的遊戲。
隨後王夫子一副體力不支的樣子坐倒在舞臺上,契丹人佔林見狀連忙上前幫著智慧和尚一起耕田,而宋人孩童則幫助契丹少年們一起放牧,展示出兩國百姓水乳交融、和睦相處的友好氣氛。
臺下的樂隊一改悠揚的曲調,笛子吹響了歡快的樂曲,小青帶著女學童們唱道: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華夏愛我華夏愛我華夏,嘿羅嘿羅嘿羅嘿羅嘿羅嘿羅,愛我華夏!”
歌唱兩遍後,滑輪滑動,落下了帷幕。
第二幕一起幕,背景是白雪飄飄,風雪覆蓋著北方大地,屋頂上一層厚厚的積雪,一個漢人小姑娘坐在屋裡焦急的等待著自己父親的歸來。
悽婉的音樂聲響起,女學子的合唱聲響起:“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爹出門去趕集,整整去一天,今兒那個晚上還沒回還,奴家和了玉交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過年......”
王夫子揹著一個包裹,緩緩的走上了舞臺,男學子們接著合唱道:“賣豆腐賺下了幾個錢,集上我稱回來二斤面,怕叫別人看見了,揣在這懷裡頭整一天。”
王夫子走進家中,小姑娘露出天真的笑臉將王夫子迎進了家門,接過王夫子手中的麵粉。
音樂聲再度響起,女學童們合唱到:“爹爹稱回來二斤面,帶回家來包餃子,歡歡喜喜過個年,過呀...過個年。”
王夫子變戲法似的掏出一根紅頭繩,小姑娘笑靨如花,乖乖的蹲在王夫子跟前,王夫子給小姑娘慢慢紮起頭髮來。
學子們合唱道:“人家的閨女有花戴,你爹我錢少不能買,扯上了二尺紅頭繩,我給我喜兒紮起來,扎呀...紮起來……”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