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天書封禪作為一個鬧劇已到了收尾的時候,想想這一生確實沒有拿得出手之豐功偉績,如果弄個海島回來總好過沒有。
趙恆正在猶豫間,一個內侍忽然上殿行禮道:“陛下,進奏院呈上蘇州急報,言道蘇州數日連降暴雨,水患成災。”
周懷政急忙上前,接過奏疏轉身走上御階,躬身遞給趙恆。
趙恆拿過奏疏三眼兩眼看完,吩咐周懷政道:“拿去給兩位相公看看。”
寇準接過奏疏,和李迪兩人湊近看完,兩人小聲嘀咕了幾句,寇準上前說道:“陛下,眼下蘇州水患一事便是明證,如若不徹底根除,一年比一年淤積更多泥沙,請陛下從速定奪。”
趙恆思之再三,沒有再徵求劉娥的意見,問道:“臺灣移民之事朕亦覺可行,駐軍一事又當如何處置?”
作為大宋的疆土,自然要駐軍,這是理所當然的,寇準答道:“此事應召樞密使曹相公與三衙會同議定。”
周懷政在下面給趙恆使了個眼色,趙恆一瞧心裡有了數,忙道:“此事朕允了,駐軍一事容後再議,你二人先回政事堂擬定詳略。”
寇準和李迪見皇帝準了,心下大喜,齊齊躬身稱是,退出了崇政殿。
趙恆對著劉娥道:“皇后,你且帶著楨兒先回後宮,朕再批閱些奏摺。”
劉娥知道趙恆定有機密要事處理,也不多說,福了一福帶著趙禎回了後宮。
待劉娥走後,趙恆問道:“周懷政,將皇城司探子探來的情報說與朕聽。”
周懷政遲疑道:“陛下,這等機密之事,還是讓都都知陳述方為妥當。”
趙恆笑道:“無妨,陳琳今日去皇陵了,你且先說。”
周懷政抱拳道:“陛下,蘇州的高人吳夢,皇城司早有探子跟隨,其人悲天憫人,只為多做善事,從未涉足似明教那般作亂之事,且雙腿殘廢,斷非反賊之流。”
趙恆手摸了摸腦袋,他思考過多又開始發昏了,忙道:“這些朕早已得知,那皇城司對移民臺灣有何應對方略。”
周懷政回道:“陛下,皇城司屢屢被東西兩府大臣縛住手腳,為陛下直接打探訊息已是不易,此次臺灣駐軍,微臣以為應派出皇城司禁軍前往為宜,如此有風吹草動陛下可預先得知,如陛下還不寬心,日後可以太子殿下遙領檯灣節度使。”
說罷偷偷打量著趙恆的臉色。
趙恆一聽,這真是個加強皇權和讓趙禎上位的好辦法,自己年老多病,朝廷大臣能人輩出,將來的幼子如何能坐穩這個龍椅?
如果有了一塊不屬於這些大臣管轄的方外之地,還有那等高人助陣,定能大大增加勝算。
他想了想說道:“待陳琳回來,你與他二人議定詳略,直接交於朕,臺灣島務必牢牢把控在皇城司,不可交與東西兩府。”
周懷政一喜,知道大事已成,太子的地位定然牢不可破,忙躬身稱是。
在寇準和李迪的努力下,朝廷詔令不日下發,陳琳一收到批文,立即令六百里加急發往蘇州。
隨後又在皇城司調兵遣將三百餘人,即刻前往婁江入海口,維持災民秩序。
…………
吳夢看完王嘉言送來的批文,不禁有些恍惚,看來這古代的人治社會,還真不能用後世的思想來認知。
在古代必須依靠一些能吏和靠山來實現自己的理想,難怪後世的張居正搞改革要拉幫結派,眼下想搞什麼法治社會還遠遠不到時候。
比如這次若不是寇準鼎力支援,移民縱然能成,也是偷偷摸摸,哪會有三百挑選的禁軍來保護,當然這也是監視之意,不過吳夢又不想謀反,根本無所謂。
林貴平笑眯眯的進來,嘴角對著批文努了努,揶揄道:“無所不知的吳大先生,這次可錯了吧。”
吳夢眼望林貴平簡直是面目可憎,他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好好好,算你林君烈贏了一局不成。”
朝廷詔令下達後,一切移民臺灣墾殖的障礙被清除,太平州鐵礦便正式開始了籌備工序,張財神派出的掌櫃接管了原來探子們的工作。
林貴平便開始了前往臺灣之營田司廂軍的組建,首期前往臺灣的廂軍為三百餘人,分成三個不滿員的都,鄭鈞為廂軍副指揮,第一都都頭曹閒,第二都都頭廖成傑,第三都都頭楊展。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