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二年元月十六,蘇州城南官營工坊,坊內搭了一長溜的三孔一百五十毫米大型煤球爐。
爐子上架著大鍋,鍋裡熱氣直冒,坊內極是溫暖,一群大漢們乾脆光著膀子煮鹽。
州衙剛剛開衙第一日,知州孫冕一身紫色官袍,帶著通判、司戶參軍、長洲知縣王嘉言、吳縣張知縣和工坊的提舉來到工坊巡查。
孫冕掃視了一番,問道:“楊提舉,工坊內每日可產多少雪鹽?”
工坊提舉楊老五趕緊上前抱拳行禮道:“啟稟知州,每日可產雪鹽七百餘斤。”
通判曾不凡抱拳道:“知州,為何不多調集些人手,多產些雪鹽。”
通判主掌一州財賦,本對知州有監督之權,且可直接上奏朝廷。
但孫冕是禮部侍郎銜出知蘇州,官位比他高了一截,這曾通判只能捏著鼻子做了孫冕的應聲蟲,不敢有絲毫異議。
孫冕呵呵一笑道:“通判有所不知啊,雪鹽老夫是要賣高價的,物以稀為貴,多了便不值錢了。這也是丁家那位高人吳先生所說,老夫也以為言之有理,現下先製作一些試試蘇州城裡眾商賈、百姓的反應,如供不應求,再添爐加人即可。”
曾通判大拍馬屁道:“知州真是高瞻遠矚,我等遠不及也。”
孫冕擺擺手道:“通判勿恭維了,雪鹽製作方法甚為簡易,通判、提舉,知縣你三人可要好生督察,雪鹽的製作法子爾等萬不可外洩,抓到外洩者流配三千里,決不輕饒。”
其實就算外洩了也沒幾個人敢搞,食鹽可是禁榷的,販賣一定數量定會被殺頭。
圍繞的官吏們齊齊叉手道:“謹遵知州訓示,下官絕不掉以輕心。”
孫冕轉頭對王嘉言和吳縣知縣道:“王知縣、張知縣,尉司和巡檢改制一事,老夫可是幫爾等弄好了,後續的衙前改制,你兩縣可用公使庫先墊支,雪鹽、還有活魚、煤球工坊的商稅支付胥吏之俸祿綽綽有餘。”
孫冕又道:“錢財到位,可衙前各吏員眼瞅尉司改制心思浮動,故現下切不可實行考核,當穩定人心為主,確保政務不息。改制的日子本官也想好,長洲先行,吳縣半年後再改。仲謨你明日便可開始實施。”
王嘉言和張知縣連忙躬身稱是,上次巡檢的騷亂讓王嘉言心有餘悸,待孫冕一走開,連忙招呼張知縣道:“兄臺,過上幾日調三四十弓手來在下衙門用上幾天如何。”
張知縣心知肚明王嘉言是搞怕了,他一樣也怕。
他偷偷看了眼孫冕走遠了,小聲道:“仲謨開口,在下必定照行,只是半年內你可切勿在衙門裡弄那什麼考核定級,否則人心浮動,在下那邊只怕連稅都收不上了。”
王嘉言心領神會的點了點頭,兩人相對齊齊拱手,心照不宣的跟著孫冕後面朝前走去。
孫冕走了一圈,滿意的捋了捋鬍鬚,點點頭道:“雪鹽工坊一切甚好,此次眾人齊心協力辦好了工坊,改制了巡檢司和尉司,諸位應當繼續努力,將蘇州政事搞的滴水不漏,方顯高明。老夫已是年高,即將致仕,功勞定是爾等的,只要事情辦好,老夫定向朝廷為諸位請功。”
眾人喜形於色,又齊齊抱拳道:“多謝知州提攜。”
…………
蘇州城一直河畔,盛隆商鋪後院,張財神看著籮筐裡晶瑩的雪鹽,埋怨林貴平道:“君烈,如此之好的製鹽之法,何必告訴孫冕那老兒,我等商鋪獨自制鹽,奇貨可居之下,可賺多少銀錢?”
林貴平笑道:“財神爺,食鹽可是官營,雖然我等不必理會官府,你又何苦去與那兩浙轉運使和蘇州州衙衝突,事情弄到朝堂上好說不好聽,放心,日後有賺錢的法子,某不會忘記你的。”
張財神嘴裡說著算了,他不介意,可看著那雪鹽真是肉疼,普通的粗鹽五十文一斤,又有苦澀的味道,雪鹽不管是賣相還是口味,和粗鹽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蘇州城裡的富豪又多,哪怕賣他一百五十文一斤定有人要,如今幾個大商鋪都可去州衙購這雪鹽,賣的人多了,自然賺的少了。
張財神尋思著杭州的富豪也不少,不妨在那裡也開個分店,賣些雪鹽。
…………
蘇州城丁家商鋪,雪鹽上市官坊配貨的第一家,夥計們一大早便把雪鹽放在商鋪大門前,掌櫃的將雪鹽剷起走到大街上吆喝,請過路的街坊百姓來品嚐。
蘇州人還真未看過如此潔白的雪鹽,那青鹽雖然顆粒也小,可隱隱帶著青綠色,這雪鹽可真是晶瑩剔透,無一絲雜色。
不多時商鋪門口聚集了一大堆人,手指沾著雪鹽品嚐。
“掌櫃的,這雪鹽看來著實喜人,卻不知一斤幾錢?”一個富態的老嫗問道。
“老太太,這可是蘇州衙門的正宗雪鹽,一百一十文一斤,不二價。”商鋪掌櫃滿臉堆笑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