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學堂的教學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三個班的學童們混雜在一起,無形之中便生出不少事來。
譬如這家境較好的張二郎,本來在村學裡就眼高於頂。
楓橋班的學子們都是孤兒,哪有什麼家境可言,有口飽飯吃,能上學已經是老天開眼了,故這張二郎便時時在楓橋班的學堂面前秀著優越感。
楓橋班的學童們受了老和尚的佛理薰陶,心思較為單純,且為人謙恭禮讓,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他們對於張二郎這種人能忍都忍了,就當他是堆狗屎,離遠點聞不到臭味。
學堂裡的初次旬考,楓橋班儒學和數算之術遙遙領先,吳夢看在眼裡,不由對老和尚的教導大加讚賞。
不計較一時之長短,誰英雄,誰好漢,考試場上比比看,這才是真正的強者作風。
俗語說一粒老鼠屎搞壞一鍋湯,這一粒老鼠屎不夠,那兩粒呢?
開學後不久,學堂裡新加入了五六個學子到了吳山班,其實都是些商賈子弟。
他們聞聽到無名老和尚的高徒在此授業,找到丁大勝死乞白賴,丁大勝礙不過面子,只好將他們招了進來。
這裡頭有個學童名喚彭新平,他舅舅是長洲縣衙的押司,父親是蘇州的鹽商,鹽商自古都是富豪,他家裡也不例外,富家子弟歷來嬌生慣養的多,彭新平也是其中一個。
這小子年紀不過十歲出頭,調皮搗蛋,學業是一塌塗地。
吳山學堂規定,晨間必須晨跑,凡家不在吳山村的一律要住宿,這彭新平無奈之下也住進了學堂。
彭新平來到學堂後,很快便糾集了三個同夥,分別是張二郎和蘇州城另外兩個商賈的小子,一個叫金二郎,一個叫蘇大郎,四個人真是臭味相投。
除了張二郎還有點真材實料,其餘三個都是紈絝子弟,根本不學無術,連個《千字文》都背不全。
吳山學堂中午有一個時辰的午休,吳夢和智慧和尚、王夫子都會休息一陣,而不回家的學子們往往就在操場裡打鬧玩耍。
這一日楓橋班的孩童們一起比賽吳夢教他們的跳遠,小小個的丁睿也嚷著要參加一個。
最大的孤兒張巖林瞥了丁睿一眼道:“去去,一邊去,你比我等小了好幾歲,贏了你是勝之不武。”
丁睿人小志氣可不少,他叉著腰眼睛咕嚕一轉道:“有辦法,師兄們讓我幾寸不就行了。”
另一個學童金世明插話道:“大師兄,讓睿哥兒參與一個吧,我等讓他三寸。”
學童周立哈哈大笑道:“對對對,就讓三寸,正好睿哥兒還是個三寸丁。”
丁睿順勢就踢了周立一腳道:“我才不是三寸丁,不要你們讓三寸,讓兩寸足以。”
劃下道來後,十幾個參與比試的學子弊足了勁要贏。
輪到小丁睿了,只見他板著一張小臉瞪視著三十步開外的沙池,發一聲喊,邁著兩條小腿拼命往前奔去,到了踏板上不要命的往前一跳,呼哧一聲蹦進了沙池。
張巖林趕緊喝金世明拉著軟尺一量,喲呵,還真不錯,扣掉兩寸目前還真是第一。
小丁睿聞訊臉上笑開了花,對著周立喊道:“周師兄,你瞧瞧,我還是第一,你才是三寸丁,週三寸。”
學童們哈哈大笑,周立尷尬的摸著鼻子不吭聲了。
學童們正玩得高興,那四個紈絝子弟拿著包蜜餞邊吃邊走了過來。
楓橋班的學童們看著他們手中的蜜餞不由嚥了咽饞涎,他們可是極少吃到零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