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州長山上的石炭乃是上好的無煙煤,如何開採某卻不懂,可先讓子玉帶識礦之人前去尋找礦脈,徐州的石炭甚多,你自去徐州招募工匠。如若夏至時節能開採出石炭,則冬日裡可大賣。對了,石炭在大宋可是隻許官營?”
“這石炭麼確實是官營居多,百姓以柴禾為主,石炭用量不大。”林貴平答道。
吳夢迴過神來,石炭大用是慶曆年間之後,開封城四周柴禾燒沒了,才使用煤炭的,有錢人還是用的焦炭。
眼下的煤炭大宋朝廷還沒意識到重要性,還未壟斷石炭的開採與發賣。
不過依著這個神秘的林貴平,就算朝廷禁榷,他也定是有手段自營。
吳夢抬頭望了望遠處的田野,問林貴平道:“林大掌櫃,某問你件事情。”
“吳先生有事儘管問。”林貴平抱拳道。
“我大宋荊湖南路、荊湖北路人丁稀少,而北方土地貧瘠,畝產又低,何不將北方民眾移至南方屯田?一解決了糧食,二是民眾過上了好日子,官家和諸位相公就沒想到這一成麼?”
“吳先生憂國憂民,真是大宋的好子民啊!荊湖路土地肥沃,至今地廣人稀眾人皆知,兄臺所言並非無人想過,乃是無法實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宋北方兩隻餓狼環伺,若是民眾移走,一是軍心不穩,二是糧食均需從南方發運,運糧途中人吃馬嚼耗損六成有餘,故吳師傅說的這法子暫不可行。”
“哦,在下了然,如要開拓荊湖路,只能待人口增長。”吳夢拍拍腦袋,自己還真是沒想到這一層啊。
林貴平點點頭道:“兄臺真是一點就透,今日便不陪昕頌兄吃酒了,某這就回蘇州城準備北上。”
“林掌櫃莫急,某有一事不知可否相托。”
“吳師傅請講,在下無不從命。”
吳夢遲疑了一下,還是說道:“某從北地帶來一個包裹,藏於潤州長山的一顆大樹下,裡面的物品均是家父所贈,不可示人,不知林掌櫃可否幫在下取來。”
林貴平鄭重道:“吳先生儘管放心儘管,某保證不動包裹中任何一物。”心想著自己看還是要看一下的。
吳夢拿出繪製好的簡易地圖遞給林貴平,林貴平接過地圖後抱拳告別而去。
吳夢已是殘廢之人,隨身的背囊只能委託他人去代取了了,還好上天垂憫,碰上了丁睿,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林貴平走後,吳夢坐在輪椅上開始思索起來。
仁宗慶曆年間之後由於西北和平,人口繁殖過快,過度開墾放牧,水土流失太快,導致黃河中游泥沙堆積,黃河屢屢決堤,開封被大水淹城,要保證黃河水清,必須休耕棄牧移民。
為了後世子孫的生態環境,山西、陝西、河北、河南等地黃河流域地帶其實都應該移民一部分,這樣方可保證黃河上游不至於水土流失。
而移民的先決條件是解決運輸而並非幹掉党項和契丹,幹掉了這西北狼和東北虎西邊還有中亞獅,軍隊還是得守衛邊境、運輸軍糧的距離更遠。
現在有党項和契丹人守著這苦寒之地,擋著西北邊的喀喇漢王朝回鶻)、吐蕃,反倒是好事。
現在最要緊的是教育丁睿這個接班人和一眾學童,培養出技術人才和工匠。
然後窮十年之功打造出蒸汽機,疏浚黃河後採用蒸汽船運輸,保證軍糧供應。
再將西北宋鏡的百姓和蕃人逐步轉移至荊湖路去種田,到那時西北邊境全是廂軍和禁軍,四處荒無人煙,那等於是堅壁清野,讓這些党項人來搶野草吧。
也許自己是看不到那一天了,可那有什麼要緊,畢竟是我吳某人打下的基礎,吳夢一時豪氣萬狀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