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領命而去,偌大的佛堂只剩下無名老僧與吳夢兩人。
無名老僧睜大眼睛仔細的看了看吳夢道:“吳施主,老僧有一偈語想送與施主。”
吳夢看著老僧那渾濁的眼神中充滿了憐憫和智慧,忙雙手合什道:“請大師賜教。”
“無夢似夢,三界時光亦如夢,只為了卻生平志。善念一生心無懼,無去無來不生滅。”
吳夢一聽大驚失色,這老和尚似是知曉這時空轉換,也好似對自己的想法瞭然於胸。
要不然怎麼說“三界時光亦如夢、只為了卻生平志”。他不由心生恐懼,望著老和尚發呆。
老和尚微微一笑道:“施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人間自有真情在,無須悲喜又傷懷,施主不必憂慮過多,凡事但憑一番善心去做,上天必不負你。”
吳夢如夢初醒,雙手合什虔誠的說道:“大師,在下本性愚鈍,對人世間之事無法參透,肯請大師指點迷津。”
老和尚哈哈一笑道:“施主迷障了,佛曰這世間本來無一物,焉能參透,但凡本著一念善心去為之,將來西登極樂之時便一切瞭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吳夢點點頭道:“多謝大師指引,日後還請大師多多指教。”
老和尚道:“老衲僅有一些心得,日後慢慢與施主講述,眼下還請施主為孩子們講學,這便是了卻施主的平生之志。”
吳夢心道這老和尚彷彿什麼都瞭然於胸,難道這世上真有佛祖和神仙。
當下垂首沉思,不過這老和尚說的也對,誰又能知曉身前身後事,還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再說。
智慧和尚佈置好課室,前來呼喚吳夢,吳夢定了定神,雙手合什向老和尚行了個禮,向著課室而去。
課室裡丁睿已經跟這些孤兒們混熟了,正在嘻嘻哈哈的打鬧。
吳夢進入課室,那些孤兒們立刻回到座位上站立行禮,齊齊大聲道:“先生萬安。”
吳夢點了點頭,暗道這些孤兒教育的還不錯,忙伸手虛按道:“謝過各位學童,請大家坐下。”
智慧和尚隨後把裡面的學童都介紹了一遍,一共是:金世明、曾樹、易中明、尹離、章立新、陳錚、張巖林、李天立、廖彥、施明、呂徵先、申有成、陳坤、周立、褚全、殷成、東方茂志、柯朗、童俊光、柴義、餘志朋、張成峰,李興、葉志平、寧隆、言福浩、仲安、何昌、應盛、雷鵬、顧立全、齊靖國、辛楚,一共三十四個孤兒學童。
吳夢笑著輕聲問道:“這些不都是孤兒麼,他們的姓氏如何來的?”
智慧和尚嘿嘿笑道:“襁褓中有些父母留下了姓氏,沒有姓氏的貧僧就隨意翻書,翻到何處隨便找一個就是。”
吳夢點了點頭,這倒也是個辦法,三十幾個孩子總不能都一個姓吧。
他轉頭對著孩子們說道:“今日我等就算認識了,現在某便與諸位學童詳解這大食數字的數算之法。
他拿起一根石灰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大寫的漢字“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問道:“諸位學童都認識這些數字吧。”
孤兒們齊齊說道:“認識。”
吳夢道:“很好,那算籌之法大師應都傳授過,現在我等便要用外來的大食數字,也稱阿拉伯數字來做這數算之法,阿拉伯數字與漢字數字的優點在於筆畫減少,計算直觀,奇速無比,且易於解答那些什麼雞兔同籠之類的算術難題。”
吳夢對應著漢字在下面寫道:“0、1、2、3、4、5、6、7、8、9。”
“這大食數字乍一看是不是像和尚道士畫符!”吳夢笑著問道,下面的孤兒們一陣鬨笑。
“上面和下面的數字都是同樣的意思,只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其含義完全一樣,所以不是畫符。這天下不僅僅只有大宋和契丹,在大宋的極西和南方,哪裡還有別的國家,他們說話和我大宋完全不一樣,所以文字也不一樣。
頓了頓又道:“這阿拉伯數字就起源於大宋南方的一個國家叫做天竺,後來傳至大食,亦是阿拉伯,故稱阿拉伯數字,昔年曾由絲綢之路傳到大唐,大唐的玄奘法師昔年至天竺取經,也帶回了這些數字,可惜未曾廣為流傳。”
這些孩子們從小就收到佛學的薰陶,吳夢用佛家前輩大師的貢獻來帶動這些孤兒學習的興趣十分有效。
吳夢又隨手在黑板上用漢字寫出幾組數字,又用阿拉伯數字列在下方,孤兒們本就通曉算籌之法,很快接受了這種新奇的表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