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戰城南》
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洗兵條支海波,
放馬天山雪草。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
征戰無已時。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掛枯樹枝。士卒塗草莽,
將軍空爾為。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二十三萬八旗精銳,攻城十數日,損失七八千,眼看勝利在望,卻在最後一刻出現了明軍的援兵,而且規模非常巨大。多爾袞雖然也有遺憾,但是心更多的還是欣喜,小小的虞城,終將成為他人生最高光的地方,為了這一天,他等待了數年。
對攻入城內的碩塞和瓦克達發出撤離命令後,多爾袞的注意力始終在城南的這支明軍身,對於這一重兵集團的到來,其實他也感到很意外,還對身邊人說道:“孤沒想到會在這裡迎來明軍的主力,這虞城本不在開封與徐州的交通之,孤決心拿下虞城,目的也只是為了消除虞城之敵對我大軍的後勤威脅。孤一直以為會在徐州碰到明軍主力,不過無論在哪裡出現,他們終於還是出現了。”
碩塞一回到陣便跑來問多爾袞:“叔王,小侄馬要把城裡的明軍全殲了,那城裡還有不足三千守軍,而且全都受了重傷,只有主將高必正一個人還在戰鬥。”多爾袞頷首問道:“那麼你把他殺了?”
碩塞道:“小侄不敢,有叔王的軍令在,小侄哪敢有片刻遲疑!”多爾袞點頭道:“有一句詩這麼說過,‘千里政聲人共喜,三軍令肅馬前嘶。’如今我大清軍政之嚴肅齊整,是不是像這詩說的一般?剛剛這支明軍還在同我軍接戰,想要給予城支援,看到城殘兵退出了東陽門,他們又停下來不打了。”
多爾袞停頓了一下,又觀察了一下碩塞身邊的瓦克達的眼神,發現瓦克達對於自己突然退出虞城的決定也沒有絲毫抱怨之色,多爾袞很滿意,又繼續說道:“暫時放棄對虞城的進攻沒什麼好可惜的,孤想要的,只是虞城縣裡明軍的腦袋,並非這個破縣城。明軍主力終於出現了,我們必須集兵力準備與之決戰,況且我軍又都是騎兵,本不善於守城。城池攻防戰那是這群南蠻子們喜歡乾的事,我八旗鐵騎應該在曠野廝殺,將明軍的步兵全都變成枯骨丟棄在這原的麥田裡做肥料。”
多爾袞面對的這支援兵,正是堵胤錫、洪承疇的御營五軍。在洪承疇的指揮下,這支多兵種混合部隊在數百里的距離做了一次超機動。幾乎是不分晝夜的急行軍終於讓他們在虞城即將失守的最後一刻趕到,不但非常及時,時間預計時間還提前了半日。
御營五軍,其全軍分為軍、左﹑右掖和左﹑右哨共五軍,是明軍最龐大的重兵集團,也是朱四心分量最重的一支軍隊。其名字遺傳自永樂年間的京軍三大營的五軍營。五軍營是明軍三大營的主力部隊,為馬步軍混合。而御營五軍為適應與清軍騎兵進行平原決戰,刻意加重了戰車在軍的重,削弱了騎兵的分量,他們平日常與御營騎兵進行演習,作戰訓練的科目主要是在野戰對騎兵的進攻、生存和防護能力。
這支部隊的作戰宗旨是在野戰至少能做到驅逐或者吸引住敵人的主力騎兵,是專門為了平原大決戰而生的。起當年松錦之戰明軍八總兵十三萬大軍的互不統屬,朱四的御營五軍相互間都是戰友,是戰是退都可以做到步調一致。在朱四和秦翼明給他們制定的訓練大綱,步調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總結以往明軍失敗的經驗,尤其是松錦之戰失敗的經驗,再經過數年的訓練,這支明軍傳說的王牌主力,今日終於到了大考的日子。
御營五軍將士,面對清軍八旗主力騎兵,御營明顯處於絕對劣勢。然而朱四給予他們的任務也很明確,目的是救出虞城守軍,並且能夠活著回來,朱四對於從始至終都鼎力支援他的高必正,是絕對不忍心見死不救的。即使拿出手最強大的力量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是兄弟、是戰友,有彼此間可以奉獻生命的情誼。
高必正和蔣建勳是活著回來的,一同回來的還有2900明軍,只是包括高必正和蔣建勳在內,虞城退出來的人都只剩下半條命了。他們從劫後餘生攙扶著走到洪承疇、堵胤錫面前,沒有一個人的臉有慶幸的神色,他們的心已經同虞城之戰陣亡的戰友一起死去了。
見到了和自己私交甚篤的堵胤錫,天生的喜劇演員高必正卻一言未發。從他散亂的目光,堵胤錫能看到的只有哀傷,這是一向馬大哈的高必正的身很少有過的。蔣建勳也強作笑臉,對堵胤錫這個兵部尚書掙扎著行了一個軍禮,渾身是傷的他現在想要做出一個簡單動作都有千難萬難。
行完軍禮後,蔣建勳並沒有起身,而是眼侵滿淚水,許久後才輕輕說道:“感謝尚書大人的援兵,只是六萬多的將士……如今,如今只剩下這些了。”說完這句話,悲從來的一條漢子,淚水奪眶而出。
一同回來的這兩千多條漢子都再也抑制不住因為失去了戰友而痛徹心扉的淚水,很多人都哭的幾近昏厥。在戰場,他們沒有眼淚,他們的血是冷的,然而回到了生活,他們又都重新拾起了情感,曾經多麼熟悉的身影一朝再也見不到了,那懷念之情便化作了淚水。
喜歡南明偉業請大家收藏:()南明偉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