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柔介面對小羽說道:“這事是真的,對於高句麗開國君王朱蒙,大寒民族有另外一種說法。”
他們的歷史上是這樣記錄的,漢武帝依靠鐵器的優勢滅了衛氏朝鮮,設立漢四郡。
失去國家的朝鮮遊民們被編入4個漢王朝部隊或鄰近的部落中。
解慕漱是遊民的首領之一,他率領多勿郡對敵漢朝,夫餘王解夫婁為了自保而設計將解慕漱獻給漢軍。
聽說解慕漱戰死,河伯族的女兒,解慕漱心愛的女人柳花生下了她與解慕漱的骨肉朱蒙。
曾和解慕漱並肩作戰的好兄弟金蛙繼位以後投靠了漢朝,娶了解慕漱的遺孀柳花夫人為妻。
金蛙在愛憎和負罪感的複雜感情下,將解慕漱的兒子朱蒙撫養成人。
朱蒙與召西奴命運地相遇了,愛情、野心、尊嚴、夢想,他們創造了韓民族最了不起的歷史。
白柔繼續說道:“大寒民族巧妙的按照他們的理解,製造了歷史。”
我笑著說道:“對,別人的歷史是創造的,他們的歷史是人為製造的。”
白柔忍不住的又白了我一眼,我假裝沒看見,小羽也習慣了白柔對我態度也沒在開她的玩笑。
白柔繼續說道:“他們把朱蒙由金蛙王的兒子,說成了是被金蛙王撫養的大寒民族英雄的遺腹子。”
“這樣就可以迴避高句麗國的幾處國都,都設立在華夏土地上的事實”。
“由被佔領統治,改成了大寒民族曾經統治過華夏的土地人民。也就是說一但什麼時候機會合適,他們甚至會要求主權。”
我冷笑說道:“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了,以為自己抱上了美帝的大腿,就想雞犬升天?”
白柔不理我繼續說道:“大寒民族又把朱蒙繼承的爵位,寫成了朱蒙透過自己努力得到的。”
“在這樣的製造歷史的過程中,大寒民族的英雄出現了。一個逆襲的英雄。”
我說道:“難怪你記得這樣清楚,我記得你繼承的墓葬就是金蛙王的兒子,帶素王的長兄。”
“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是因為朱蒙為了爭奪王位,殺害了嘉盛王,然後出逃的?於是王位被帶素王繼承了?”
白柔說道:“這個可能是有的,但由於我沒有發現任何的記載,所以也不能確定。”
“好吧,不管怎麼說,反正朱蒙是很嗜殺的,而且他的壽命很短,只活了39歲”。
“這點跟其他去查干湖祭祀過的君王不同,但也很好理解,因為他再也沒機會去了,得到力量是有嚴重後果的。”
“可是不管是他的遺命還是巧合,歷代的高句麗王都一直惦記著滅了扶餘國卻是真的。”
“所以咱們不能斷定,這是出於報復還是領土擴張的需要或者就是惦記從新回到查干湖進行祭祀,但咱們還是做這個假設吧。”
“起碼扶餘國得到了查干湖以後國運維持了700年,這很難得,要知道,強漢號稱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國運才407年。”
“而高句麗國居然也能立國726年,堪稱華夏曆史上的奇蹟,要知道立國最久的是周朝也不過是791年,其實周朝後期已經算不上是天下共主了。”
“所以實際上算起來高句麗才是華夏曆史上國運最久的國家。尤其是在面臨不停的戰爭情況下,更是難能可貴。”
我點燃一支菸說道“那麼問題就來了,以高句麗那樣的彈丸小國,一直不斷的發動戰爭,它是怎麼存活下來的。”
“從公元410年開始高句麗戰據了原來的扶餘國都城,也就是咱們的老宅所在地,黃龍府還有松原,也就是查干湖所在地以後,就開始急速擴張。”
“下面要說的就是我手裡這些資料的內容,我讀給你們聽啊!”
稍懂中國史的人都知道,在公元七世紀以前,中國東北的遼河以東和朝鮮北部,存在著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王國—高句麗。
這個神密王國,隋唐之前一直佔據著中國邊陲史的重要部分。
我提醒她們倆:“請注意,這裡提到了高句麗是個神秘的國度”。然後繼續我讀資料。
可自隋之後,中國中央政權幾個英名垂史的皇帝象著了迷一樣發瘋似地進攻這個王國,歷經四代,終於將這個王國最後消滅。
徵高句麗之戰,歷來被史家們咒罵為“不恤民力,勞師遠征”,甚至被罵為封建軍事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
是隋唐封建貴族對弱小國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認為這是“毫無必要的征討”。果真如此嗎?
我繼續提醒她們:“這是第一個問題。”
翻開隋唐史,徵高句麗之戰,自隋文帝開始,就將征討高句麗做為國家的一項長遠戰略任務堅持不懈地執行。
儘管多次面臨失敗,儘管可能導致國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們始終沒有放棄一個戰略目標:消滅高句麗。
公元598年,隋文帝即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率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