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君看見梅若望傷心的樣子連忙勸道:“父親,萬萬不可這樣想,做為梅家的子孫就應該有這樣的覺悟。”
“難道還能讓咱們的部下忍飢挨餓,族人卻衣食無缺嗎!咱們家自從祖上就沒這個規矩。”
“祖上一直要求我們以軍治國,雖然我們現在不可能恢復祖上的諸侯國之位”。
“可是卻一直有很多舊部追隨著我們,不就是因為我們一直遵循祖上的教誨嗎!”
“別人家的孩子是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來啟蒙,咱們家卻是以黃石公三略來啟蒙的”。
“我還記得小時候,爺爺帶領我們幾個讀書,開篇第一章就說”。
“夫主將之法,務攬英雄之心,賞祿有功,通志於眾。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家,得人也;亡國破家,失人也。含氣之類鹹願得其志”。
“當時我還因為記不住被爺爺打了手心。所以黃石公三略我一直記得很清楚,這話是告訴我們”。
“作為軍隊的統帥,應該怎麼統率將領的辦法,最主要的就是務必要爭取英雄的歸心,把祿位賞賜給有功的人。”
“三略還教導我們,身為將帥,必須與士卒同甘苦,共死生”。
“良將用兵,有人送給他一罈美酒,他讓人倒在河中,與士卒同流而飲,一罈酒不能使一河之水都有酒味”。
“而三軍將士都想以死相報,這是因為將帥與自己同甘共苦而感激奮發啊”。
“父親,您不過是遵循祖訓,善待咱們家的部下以及其家人遺孤。在物資有限的情況下肯定要優先考慮這些人吶!”
“雖然因為這樣不能保全所有的族人,可是身為梅家後代,就應該對這些事情有心理準備。”
“如果不是因為您對這些部下的好,感動了其他人,咱們家也不能在動亂過後這麼快就恢復元氣。”
“作為族長,作為忠侯的繼承人,您做的這些取捨雖然艱難,但卻是無可厚非的,換成誰來做您這個位置都得這樣做。”
“父親,雖然我們虧待了自己的族人,那也是迫不得已,現在開始我們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地位,得到更多的資源,以後可以慢慢的補償他們的。”
“而現在賀蘭的這個事情,就是個機緣。父親,我們現在在朝堂上算是站穩了腳跟”。
“目前正是國家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而我們在地方上卻是沒有合適的經商人才。”
“如果我們想更好的,照顧這些願意跟我們站在一起的人,在經濟方面還是有很大的缺口。”
“只靠不時的變賣一些祖宗遺留的財富,肯定不行,祖宗遺留的畢竟有數,這樣消耗下去,早晚會坐吃山空的。”
“沒有物質的積累,連維持原來的這些部屬跟咱們族人都困難,更別提發展新的關係了”。
“《軍讖》上說,手中沒有資財,人才就不會來歸附。軍中沒有獎賞,將士就不會為我所用,聽從命令勇往直前”。
“在香美的魚餌的引誘下,必定有上鉤之魚。在厚重的賞賜引誘之下,必定有敢死之士”。
“所以,使士衷心歸附的是禮,使士樂於效死的是賞。以禮來招徠重視禮節者,以賞來吸引追求賞賜者,那麼所需要的人才也就來到了”。
梅若望抬頭看了看侃侃而談的梅君,拿起茶几上的香菸。
梅君急忙上前一步,掏出火柴幫梅若望點燃。
梅若望點燃香菸以後示意梅君也坐下,然後把煙推給梅君。
梅君低聲說道:“謝父親賜坐。”然後側身,半個身子坐在另一邊沙發上。
梅家的規矩森嚴,尊卑有序,長幼有序,半點兒錯不得。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很少會給後輩座位。至於跟梅若望一起抽菸的機會更是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