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的朝廷再次震動,無數人的目瞪口呆,這裡麵包含了很多人,既有對李耕感到非常鄙視痛恨的人,也有那些老奸巨猾的城府極深的人。
他們實在是沒有想到,李耕派出了使者短短几天,對上京威脅最大的西路大軍的契丹大軍就退了。
難道真是天命之人?難道是他撿了便宜或者他本身所代表的勢力就跟契丹人有什麼貓膩?
有人想到了扶余府忠義軍原來的情況,似乎他們和契丹人之間存在很密切的貿易關係。
這些當然都陰謀論的懷疑者,但是大多數人並不那麼瞭解情況,所以對於李耕的能力挺信服的。
於是在一時之間李耕這位權位最大的宰相聲望開始了爆升,似乎真的是那位可以扶大廈將傾的天命貴人。
大欽茂松了口氣,覺自己的各種決定否是那麼的精明神武,如今算是用對人了,上京的威脅一解除,他就立刻故態復萌,躲在後宮每日裡花天酒地了。
上京城內大多數百姓仍然渾渾噩噩,有些人還在計劃逃跑,有些人卻在想,如今渤海朝廷出了頂樑柱了,未來的日子可能會好起來,是不是留下來再觀望一下?
可是朝廷的賦稅越來越高,甚至接下來很可能要大肆徵發徭役,很多人都已經接到了官府連同工部衙門的通知。
這每戶三口之家必須要出一丁,五口之家則是要出兩丁,以此類推,光是上京城內的百姓就需要徵調近十萬人。
而上京城整個還不到五十萬人口,最輝煌的時候,上京人口也才計五萬兩千戶,現在經歷了扶桑亂軍之後,又有大批人口逃離,早就沒有多少人了。
國君仍然是如此的昏庸和肆意妄為,雖然出了一個明相,但他似乎並未改變當下這種朝廷的政策啊。
就在上京城百姓對前途感到絕望,惴惴不安的時候,朝廷的政令突然下來了。
徵丁的計劃放緩,暫時修建大型宮殿的計劃拖後幾年,同時開始調集各地的錢財進京,與此同時,百姓的賦稅不再增加,以前增加的賦稅將按照押後兩年再算。
與此同時朝廷調低的商戶的商稅鼓勵商業行動,並且嚴厲打擊囤積居奇的商家,同時將很多豪門大族的主事人找去,讓他們為國家捐獻財帛,如果不配合官府也會強令執行。
一系列的朝政政令的釋出,讓上京城的百姓頓時高興得了起來,很多人扶額慶幸,,明相真的開始了他的計劃,李耕的聲望在民間也持續發酵。
對於這些決定,李耕難免欺上瞞下,好在他的手腕越來越純熟,現在不但渤海朝廷中已經有了他的人,就連軍隊當中也一些人算是他的死忠。
前幾天柏虎班專門來找他,想要李耕安排兵部這邊安排幾個御林軍的手下去往銅州軍中,接替那邊渤海軍幾個將領。
御林軍這次因為北上抗倭的行動,的確是獲得了大量的好處,並且還積累了名望,這是名利雙收的好事,使得柏虎班對與李耕更是死心塌地的支援。
銅州前線的忠義軍暫時沒有被調動,不過原來渤海朝廷下達的各州府聚兵勤王的命令並未被撤銷。
西京鴨淥府有軍隊三萬,目前駐紮在恆都城,目前接到命令北上,主要是負責接應中京顯德府一線對東京這邊的防線,這還包括了南京南海府的一部分兵馬。
從北面寧遠懷遠等地被擊敗的渤海軍目前集中在率賓府銅州一線,還有一支軍隊目前正在向上京靠攏過來,那就是匯合了鄚頡府敗兵的涑州兵馬。
這支兵馬也近三萬人,在外圍的渤海軍總數也大了七八萬之眾,但基本上在李耕看來無非是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