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初夏,萬物生而發!大地一片生機勃勃,扶余城似乎沒有之前的戰爭痕跡。
因為坐落在河流之策,這裡的水量不缺,但卻農業欠發達,主要還是作物的種類稀少,除了豆子,高粱之外,就是一些黍麥慄米。
今年的春耕卻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當地的農戶已經開始採用興城那邊流行的胡麥種子了!
有大批的渤海軍俘虜現在正是勞工,他們正在疏通河道,並且修造灌溉的水渠。
忠義軍這邊還有一些規劃,主要是軍事目的的,不但有河流上的水利工程,還有城關關口的防禦性設施。
並且決定休整城牆,將十七丈的城牆加高到二十五丈左右!因為初級的窯廠已經出來了大批次的城磚,這些建材一般的百姓是不會買的。
城市防禦只是一個方面,對於整個扶余府的地理勘查,現在也在進行,當然是配合找礦的工作一起進行的。
忠義軍現在的確是需要做一些防禦性的工作,因為目前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那邊傳來的情報顯示,似乎渤海國準備出兵了。
出了渤海國上京方面的情報,忠義軍目前對於應州方面大唐的反應也在抓緊了解當中。
畢竟夾在這兩大國之間的忠義軍,從戰略層面來講是不利的。
但是李耕對於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他的分析是,現階段大唐還沒有打算伸手干預遼東亂局的時候,他們也在等待機會。
假如大唐將他們的主要目標慢慢的從西域方向轉過來,那個情況就不妙了。
但是李耕卻清楚,這一段時間,西域方向並不太平,這對於大唐的根基隴右道是具有威脅的。
所以短時間之內大唐抽兵的可能性不大,也許再等幾年高仙芝這個高句麗的名將才會遇到他真正的敵人——阿拉伯騎兵。
根據這個分析,李耕判斷,起碼忠義軍還需要再打敗渤海國幾次才會獲得想要的發展時間。
因為他並著急,渤海國已經成為他的目標,但卻無需在短時間就讓他崩潰,他需要時間來將自身的勢力增強才行。
很多措施都是按部就班的在進行,這樣的計劃也的確是耗費了李耕很大的精力!
不過現在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件事他也不想再拖了,畢竟人生大事該解決就先解決吧。
四月份十五號是興城的大集市開始的時間,但在這之前,扶余城內則是先是有一件大事發生。
整個忠義軍都為這件事興奮不已,大家興高采烈,各個駐地城主府都張燈結綵,到處都是一團喜氣洋洋的氛圍。
扶余城的百姓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很快就有訊息傳出來。
忠義軍的女城主與他們的軍師結婚大喜,他們要辦喜事大開筵席。
原來就有很多人說過,說是忠義軍這位女城主和那個姓李的年輕軍師是一對!但是很多人卻不相信,畢竟很少有人見到兩人在一起。
那位李軍師長的可真好看啊,當初進城的時候迷倒了很多的少女,聽說對扶余城百姓不追究不投降的罪過,還調撥糧食救百姓,都是這位李軍師的主意。
如此一來李耕的名聲就變得很好了,加上忠義軍真的是不擾民,對百姓秋毫不犯,大概是忠義軍和李耕得到好感的根本原因。
有很多年輕的女孩子乃至閨中妙齡的待嫁之女,都將李耕當做是夢中最令人嚮往的良配夫君,哪裡聽得李耕跟女城主之間的閒話。
可是這一天竟然真的來了,而且傳聞也竟然是真的,這海的很多女孩子都哭溼了被頭。
她們對女城主只能是嫉妒,卻恨不起來,畢竟這位女城主還是很多人的偶像,加上其英姿颯爽,的確也算是一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