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城很穩定,衛豹被李耕追著到處跑,最後還是安排人前往了中京顯德府以及渤海國其他幾個重要的城市。
中京顯德福是必須要派人的,其餘的,像是上京龍泉府,東京龍原府都是比較重要的城市!除了西京的鴨淥府不用管之外,就連扶余府下面的長嶺府都派了人手。
扶余府被忠義軍就這麼硬生生的搶走,中京顯德府派兵救援兵敗,這樣的大事,必然會讓渤海國大為震動,那麼接下來渤海國該怎麼反應?李耕必然很關心。
衛豹有了韓家的商貿渠道和貿易路線之上的各家商行的支援,仍然採取商隊的方式,前往這幾處城池,按照規矩來講,上京龍泉府作為現在渤海國的國度所在,衛豹是一定要親自帶隊去的。
但是他就是沒有去,主要是幾天之後在興城,忠義軍舉行一次祭奠大會,悼念伏牛山寨的死難者,同時對於扶余城戰役當中的有功人員授勳。
對於這件事,忠義軍上下都很重視,祭奠逝者不但要人記住他們,更是要增加整個集團的凝聚力和榮譽感。
很多人死了但是如果沒有人記住他們,那麼就是一種對逝者的背叛,他們所做的很多事就都沒有了意義!
紀念死去的人是為了更好的為活著的人奮鬥,讓那些活下來人活的更好……
大致上這就是李耕在祭奠大會之上講話的內容,他的話也得到很多人的認可。
接下來的則是這兩次戰役的立功授勳人員,上臺接受勳章!安火奴作為主將親自主持。
不過安火奴的心裡面還是覺得挺彆扭的,挺沒面子,要說攻打扶余城的事吧,他的人是最多的,對方也是準備投降了,可卻被弄得不上不小。
雖然主力騎兵被李耕帶走了,但是人家千里奔襲竟然面對數十萬大唐軍隊而輕易攻進了幽州城!還摘了季成王李季的腦袋。
這樣的戰績雖有取巧的嫌疑,但是人家走馬就又去了薊州城,能在大唐的腹地縱橫來去,如入無人之境,這樣的做法,安火奴自認是做不出來的。
不但是他,其他的軍事將領,像高慶鬱也是由衷的佩服,扶余城攻城戰是他打的,那場仗打的很尷尬,扶余城並未拿下。
這本就與忠義軍的作戰方式有出入,事後也有對這次戰役的情況做過總結會,忠義軍歷來打仗都是出奇兵,騎兵正是奇兵的一種表現形式。
扶余城內原本就已經有了己方的力量,完全奪取城池不算難,就是被他們沒有提前約定聯絡的方式,使得時間浪費了。
如果是正面對上了顯德府的渤海軍,這五千士兵恐怕也不見得打不過渤海軍,甚至還會戰勝對方!
但是這時候如果扶余城內的兵馬出來從背後夾攻哪?那個情況就難說了。
而李耕再次出現,兩千破一萬徹底擊潰了渤海軍的援軍,這才使得忠義軍的人馬不至於由此退兵。
要說居功置偉的那應當就是李耕才對,其次算起來也應該是直接率軍的薛剛,可是這兩人都不參與評選功勳。
這還是最早忠義軍設立軍功勳章的時候定下的規矩,所有忠義軍高層都不得參與。
高層能夠獲得利益相對於底層士兵顯然是不一樣的,但是忠義軍這方面還沒有明確的規定,武玲瓏手下那幫子民政人員對此也不擅長,看來還需要多次開會討論。
但是底層士兵卻是需要具體的物質獎勵的,除了軍餉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物質獎勵,這個很好辦,關鍵的是忠義軍目前正在形成的榮譽勳章體系,對於獲得榮譽正在逐漸讓下面計程車兵更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