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賁軍的指揮使名叫徐旭寶,他最早還是雲賁軍的副將參軍,但卻因為投奔了季成王李季,從而爬上了主將的位置上。
原來的雲賁軍老將秦明道本就與李季不合,雙方各有掣肘,但最後立即發動了他長安的關係,最終迫使秦明道告老,從而徐旭寶上位。
原本的雲賁軍不過是駐守范陽的邊軍部隊,但事後因為對突厥的戰爭之後,沒過多少年,唐高宗之時,大唐又對高句麗用兵!
這場仗打了幾年,高句麗滅國,但是大唐也有大量的傷殘士兵,於是全都撤回到范陽修養。
這些府兵當得起也是為了吃飯,如今傷殘之後朝廷不能不給個說法,於是便被統一編到了雲賁軍的編制中。
起碼還能那一份俸祿軍餉,也就在邊軍的位置上養老了,所以一度雲賁軍的編制足夠一個軍團了。
幾十年過去了之後,尤其是武周時期,雲賁軍與大唐很多的邊軍一樣都被裁撤,但是人數少了,編制卻沒少。
當立即成為幽州王,就特意開始拉攏和收服這支軍隊,慢慢的也就成了他的私軍。
加上本身編制上就很大,數量急速膨脹,當然朝廷的兵部這邊是得到的假的賬冊,對於雲賁軍的數量始終並不掌握。
他們按照裁撤之後的人數勃發軍餉,空出來的大部分軍餉則是依靠李季,立即養著這支軍隊,自然就更是自己的私軍了!畢竟吃人家飯就得聽人家話麼。
去年的時候玄宗皇帝李隆基聽從了病重的張九齡的話,開始關注遼東的情況變化,並給從隴右道調撥精兵進駐潼關。
同時告誡平路節度使張守珪注意范陽幽州的季成王變化,當然也給了他臨時處置的許可權。
但是張守珪自然也得到過李季的好處,加上這段時間李季倒也算是安分守己,對於朝廷的建議,張守珪並不不已為意。
但是他的乾兒子安祿山卻不這這樣認為,反而是勸說張守珪重視這件事。
等到李季的羽翼豐滿了,已經開始有所動作的時候,張守珪才決定派兵過去看看,當然也有警告和威脅的意思。
李季最好不要有所動作,如果有那麼後果是很嚴重的。
朝廷已經接到了各種的情報,張守珪不見得沒有收到過,但是他的想法似乎非常猶豫,似乎不想就這麼直接對上李季,可是在某些人看來他卻又養寇自重的嫌疑。
從朝廷兵部給他的命令上,措辭是比較嚴重的。
在朝廷看來原本戍邊的一些傷殘軍人組成的雲賁軍戰鬥力肯定不堪,平路節度使張守珪手下可都是精兵強將,只要派兵過去,足夠震懾李季了。
張守珪於是派兵東進,大軍先鋒官就是他的義子安祿山!這邊的雲賁軍似乎也有所行動,最後雙方在溈州相遇,相互對峙起來。
平盧軍一萬五千人,而云賁軍直接派出五萬多人馬!雙方實力之間有明顯的差距。
但云賁軍並未發動進攻,平盧軍似乎也沒有輕舉妄動,畢竟季成王並未昭告天下公開造反!一但雙方打了一仗,那這算什麼?
就在此時,很多人大概還低估了李季想要造反的決心,他在找一個時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