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兵制是到了宋代之後才慢慢出現的,那就是士兵駐紮所在的地方,平時就要耕種糧食養活自己,到了戰時則拿起武器參加戰鬥。
屯兵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緩解中央政府的財政壓力,也可以大規模增加軍隊的數量。
但是當宋代的時期,在面對著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所組建的騎兵時,軍隊數量上的優勢就完全失去了,那個時候中原王朝是在軍事上非常失敗的時期。
可是現在李耕不得不將屯兵制拿出來,因為他們現在正面臨第一次糧食危機,這是沒辦法的辦法。
當前的局勢和整個興城面臨的困境,李耕也不瞞眾人,高慶鬱薛剛等人這才知道,雖然現在忠義軍佔據了興城,但是卻並未站穩腳跟。
尤其是高慶鬱,他歸順了忠義軍,更是不願意出現最後被迫離開的局面。
讓士兵種地就種地吧,這也不是太難的事情,而且士兵中有很多人原來就是種地的農民,渤海國的農業和並不發達,但是種地的農民還是不少的。
軍隊的組成本就很複雜,什麼獵戶,漁民,農民,社會閒散人員,甚至還有一些土匪小偷,大家吃糧當兵,無非是一種活法,作為普通人的他們沒得太多選擇,上面能夠決定他們命運的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為了讓這數千人的軍隊,能夠盡力的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李耕還是想了很多的辦法。
比如宣傳上,說什麼改天換地自給自足的空話肯定少不了,要打造遼東一方魚米之鄉的廢話自然也不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是這裡面有些區別,那就是一些獎懲制度,這玩意是跟榮譽掛鉤的。
這個時代還不足以讓一群沒文化的大老粗明白什麼責任義務的事情,但是榮譽確實可以透過獎勵和懲罰的方式獲得的。
這些軍隊計程車兵大多是文盲,你說什麼“大生產運動”他會問你啥叫“運動?”
你說要改變自己面臨的危機,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所以自己動手就能滿足一切需求。
他們會問你達官老爺們是不是也會要自己拯救自己?是不是也要親自下地種地?
這方面李耕都寫在了他的計劃書中,這個計劃說出來則是解決辦法,全稱是《第一次糧食危機的解決辦法》標準的是發展農業生產的方式。
這大概是隻有他自己採取看的內容,但是裡面的條例卻分得很清楚。
關於提升種地士兵的榮譽感的獎懲制度,裡面有很多種方式,比如競賽制度,開墾的土地數量,開挖水渠水井的數量,未來的收成等等。
從一開始就做出了這樣的安排,也就是士兵們下地勞作的一開始,從進度上就可以進行了。
獎懲的力度上有區別,一開始的獎勵力度很大,懲罰的力度很小,但是後期就會換過來。
令李耕沒想到的是,這種獎懲制度會在後來發展成忠義軍的一項傳統,且在目前一推開,就收到了巨大的成功。
喜歡他來自大唐,最猛山賊請大家收藏:()他來自大唐,最猛山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