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編得如稚兒般技術的採繩,便是李姑娘的手能動了之後編出來的。
這是他們最質樸的感激。
此事祈寶兒得知了後臉上露出了笑,當時她還與眾人玩笑了句:“即是如此,你們便分了吧,留個包子和彩強給我,讓我也粘粘他們日子會越過越好的福。”
這事兒大家都沒當成大事兒來看,祈寶兒當時也沒覺得會有什麼影響,主要是她那時還不知道兵部對撫卹金和撫慰金的改0革影響到底有多大。
因此也就沒對此事下禁口令。
然後嘛,這事兒就很自然的就被傳了出去。
在皇0權時期當兵可不像是祈寶兒前世那般的受人尊重。
因著各軍制度的不同,主將行事的不同;
還有就是因著交戰靠的只有冷兵0器,戰時無論是當場死亡的還是受傷的,醫術上的不夠先進而死亡率極高;
等等等等的原因讓當兵成為了一件在眾人眼中基本是去了就回不來,回來也是殘軀的可怕事情。
誰願意送死呀?
又有誰是願意殘著慘兮兮的過?
所以,兵,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當,幾乎八成都是靠著強徵。
同理著,已經成了兵的人,他們心中同樣也是覺得自個在送死的路上,同樣害怕著自己殘了之後的事。
在這種心裡下,一旦主將無視百姓或是自覺有武力而低濺尋常百姓,軍中又沒嚴令規矩大家的話,自就是有樣學樣的大家對百姓都不咋地。
你們可是我們用命在保護著,拿你點東西咋了?
這就造成了百姓畏懼兵,卻也厭惡著他們,在他們還是兵時他們是怕,可一旦當他們從軍中退下來了,他們不僅不會幫他們,甚至還會踩一腳。
麒麟國已經是好的,開國時啟明帝就嚴令了兵不能搶百姓財物,雖然也有軍一隊陽奉陰違,但兵部一直有著這條嚴令在,且在這條上的處罰嚴重,直接是斬立絕。
所以麒麟國的百姓對兵沒有像別國那樣的即怕又厭,有不少的地方還挺尊重。
但素吧,人誰不懼死呢?
老百姓是尊重當兵的,可他們也同樣的不想去當兵,被強徵走那是沒法子,若是要他們自覺的去,十個裡面有九個不肯。
因此,去當年的人,都是家裡不受重視的娃。
比如不上不下的,再比如世家中的庶出子等等。
這些本來在家就不受重視的人若是再殘了回來···
所以祈寶兒對撫卹金和撫慰金的改0革,可以說是救了數達近億的小家庭,救了無數的人。
許多差點活不下去,卻因著這項改0革生活總算是有了盼頭的人,心裡都在感激著祈寶兒。
不過他們一開始也與李鉻一家人的想法一樣,賢王爺那是誰啊,可是堂堂一品賢王!
那啥東西沒吃過?
可不得是錦衣玉食?
他們這些能拿出來的東西賢王爺又哪能看得上?
別反而遭了賢王爺的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