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第1147話 談談前朝與前前朝(一)
當時的昔成沒有朝廷管,知府便是土皇帝。
良敏中是,後來的胡含同樣也是。
只是他們間的差別是,良敏中一心為的是民,而胡含只想自己得利。
胡含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原來良敏中定的稅賦之政做了個大清洗式的更改。
良敏中對於百姓的糧稅是以幫扶為主,他看到了百姓因地少人多而困苦所受的罪,所以極力的鼓勵老百姓去開荒,從其上任後所頒佈的稅徵就能看出這點。
稅徵中其中有一條便是開出來的荒地前三年是不用交稅的,而且開出來的荒地歸開荒者所有;三年後開始交稅也是逐漸的遞增式,從頭天的一成,第二年一成半,到第三年的二成,封頂二成稅。
換句話說就是,百姓只要是肯吃苦,那些無主的荒地你願意賣力氣去開坑它,不花錢你便能擁有不少的田地,前期苦,但是未來嘛,那可是能產糧的田!!
單這一條就真正的達到了鼓勵百姓去開荒的目的,誰家不想擁有多些屬於自己的土地?
況且,有著玉米這個似乎哪都能活的作物在,後期的稅賦問題於百姓們來說就變成了不是太可怕的事。
剛開出來的荒地地質都不大可能會好,往常的知府也並不是沒有支援百姓去開荒的,但他們並沒有玉米這種作物在,再加之在稅賦上也沒有良敏之所定的這麼寬厚,許多百姓是賣了力氣去開了荒地後卻連稅賦都拿不出來,自然也就沒人再會去吃力不討好。
可有著玉米這作物在,再差的土地多少都是有一點收成的,還有著頭三年不收稅的政策在,許多百姓不說是應付三年後的稅賦問題了,還攢了點於他們來說不算是薄的家底。
所以,良敏中在任的那十來年裡,昔城及昔城所管轄之地在各地方被足足開墾出來了將近是原來的近十倍之多的地,足達到近五十萬畝。
當然,與昔城百姓近五十萬人數來比,五十萬畝的地聽著還是有些磕磣。
可想想良敏中剛到昔城時的當初,那可是四五十萬人只種了不到五萬畝的地,其中還有不少是屬於鄉紳的。
而且那時昔城的百姓種的還是產量及低,平均畝產都不足百的粟。
貧困城,實至名歸。
老百姓其實沒有大的追求,不就圖個吃飽穿暖嘛,自然的就對給他們帶來了能吃飽肚子的良敏中的感恩待德。
這眼瞅著日子是越過越好,未來也有了盼頭,可好傢伙,來個胡含將良敏中所定的政/策全給一刀切。
田地統歸官府,老百姓不再自個擁有田地,所有百姓想種地只有兩條路,要麼當官府的佃農,要麼由各個地方為單位的統管一個地方的田地,到收成時必須按著官府所給的數量上交糧食,有所剩餘的便是‘工錢’,不夠的,自然就得補上。
然後嘛,胡含在任的那些年時,百姓們種地就從來沒有收成達標過,年年都得補。
這還只是其中一項,其它的各各方面那也是可勁兒的能剝一削就剝一削。
也許有人要問,百姓都被欺壓成這樣了,為啥還不逃?
這裡面問題就多了,一是早刻入骨血裡的故土難離思想,二呢,是他們就算想逃也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