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班結束了。
培訓的效果是顯著的。
算術,學員們學會了多位數的加減和兩位數的乘除。至於複雜的四則運算,以及分數、小數、百分比之類的算術知識,王雋也提了一下,但限於時間關係,沒有深入,掌握的程度,要看各人的悟性了。
語文,學會了簡單的句型和上百個常用字,還有就是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為什麼急著教?因為它事關發音的準確,是必須早點教給大家的。
一個月的時間內,大部分時間都在上算術課和語文課,每天會佈置作業。
作業題都是課後由美琳寫在大黑板上。
音樂課是很少的。除了音樂課的作用除了進行美育外,就是調節一下學習的節奏。和第一期一樣,有時,感覺枯燥的時候,王雋會講一些故事調和一下氣氛。
科學知識課屬於瞭解性質,作業是不多的。當然最難懂最深奧的也是科學知識這門課。好比講季節變換,就要提到地球和太陽的關係,講潮汐要說到月亮,這些知識顛覆了人們以前的認知。
別看培訓的內容不多,其實已經是高強度的學習了。一個月內背出乘法口訣,學會加減乘除,認齊上百個漢字還有二十六個拼音字母,對學員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
還好,上課的都是成年人,心智已經成熟,又是挑出來比較聰明的一批人,王雋才能教會這些人。
透過英子的關係,“走後門”進培訓班的姆舎,這一次吃盡了苦頭。她的記性不好,理解力也差,要比其他人多付出幾倍的努力,連睡覺都在背口訣。不過,姆舎的臉皮夠厚,不怕別人取笑自己,有不懂的,抓住懂的人問個不休。
被抓最多的是靚仔。靚仔脾氣好,好說話,成了姆舎的課外輔導員。
最終,姆舎也連滾帶爬透過了考試。王雋著實表揚了她一番。
王雋淵博的知識,讓學員們高山仰止,他是學員心目中的偶像。尤其是女學員,更是對王雋情有獨鍾。
這個王雋早已習慣,他不會因為學員的敬仰而改變什麼。
兩輪培訓結束,王雋的基礎知識普及第一個目標達成,接下來是全員普及。全員普及要靠學員了。
他的任務是提高。
王雋宣佈不久將開辦提高班,時間初定在三個月以後。
他希望透過不斷的培訓,培養一批接近現代社會初中甚至高中水平的族人,這樣的話,以後推動創新就比較容易了。而且,有知識的人,在管理崗位,肯定也會做得更好。甚至,文化、藝術這些提高生活質量的東西,也可以得到發展,從而使整個社會擺脫矇昧,走向文明。
為什麼把時間定在三個月以後呢?這是要等學員全員培訓完成後再開班。
三個月,是因為族人的平均智商,肯定是趕不上培訓班這些學員的,學員講課的效果,也不會比自己更好,因此培訓的時間需要更長一些。
新中國成立之初,政府曾經組織各式各樣的“掃盲”運動,普及文化知識。這一次,王雋的做法也是掃盲,讓族人掌握最基本的文化。
當然,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推廣普通話,消除語言障礙。推廣普通話這項工作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但路是一步步走的,只能長年累月艱苦努力。
提高班的人選,再不是各地推薦了。凡是考試成績在平均分數以上的都有機會進入提高班。
貝麗的人沒有一個進入了錄取分數線,王雋為此特別准許貝麗自己以及另外兩個族人參加培訓。
高山族這裡過了分數線的只有洛炳自己和阿牛,他看見貝麗有照顧,便也找王雋多要一個名額,王雋答應了。
其他的,都按分數線錄取。大屋圍在第二期的十個人中,有一半共五名過了平均線,有資格升學。王雋對大屋圍的學生另眼相看,十名學員全部准許進入下一期學習。
提高班,高層領導還輪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