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七座聖像光華大放,將整個平京照亮如同白晝。
“天語綸音,威勢交加,聖意如此,誰人可堪抵擋?”
霍啟正苦笑,不再等眾人表決,批下了欽點陳平為鄉試解元,同時定《三字經》為童蒙經典,三歲小兒啟蒙必讀典籍。
至此,一場可能禍亂靖國甚至整個東土的災難被陳平消彌於無形之中,事關億億百姓福祉、萬年儒門前程的革新得以順利推進。
.
.
翌日。
平京,孟氏錢莊後院。
孟壽推門而入,興奮至極地對陳平招呼道:“無奇兄……”
他停住腳步,猛拍自已額頭,面露慚色,道:“如何還能跟您稱兄道弟呢,當稱您為陳準聖才是。”
“準聖……”
陳平無語。
.
昨夜誦讀《三字經》結束,全城歡騰,紛紛大呼準聖,意思是把他陳平當作未來聖人看待。
但是儒門成聖哪有如此簡單?
不光是為人、行事以及功績到達一定程度,修為至少也要浩然正氣九轉方可。
他現在才不過是一轉三層,離九轉差得足有十萬八千里之遠,哪裡敢應此稱號。
但是百姓們不管。
對他們來說,短短半年時間,一道《勸學詩》,一部《三字經》,外加上百幅傳世名帖,如此成就,如何當不得準聖?
而對於儒門內眾多地位尚低的儒生門徒們來說,陳平一部《三字經》消彌有可能導致儒門分裂的驚天大禍,並且推動於他們有大益處的儒門革新施行,此等功績,哪怕是亞聖也夠,更別說是準聖了。
除了這些人,原本那些極力反對陳平的儒門大族,也有不少人轉變了態度。
《勸學詩》引人向學,大大增加了有意拜師儒門的百姓的數量,相當於增加了他們潛在的門徒。
或者說客戶也行。
各個儒門大族把持儒門營生,筆墨紙硯、琴棋書畫等等。
門徒和對儒學感興趣的人增加,他們在俗世裡經營的生意也好上了許多。
這一點在過去半年中已經得到了證明,只是彼時尚未引起眾人注意,現在被迫轉換思路,方才發現原來此處竟然還有廣闊天地。
另一方面,《三字經》一出,大大降低童蒙入學門檻,提高了儒生成材可能,同樣於他們大大有益。
即便不去計較此等功利之事,也可以從當年回憶中得到樂趣。
想當年,他們入蒙學時,哪個不是從那些艱澀到讓人痛哭流涕的識字書出來的?
別說樂趣了,識字書裡那些毫無關聯、毫無意義的字詞,根本就是他們童年噩夢。
現在有了《三字經》,他們的後代不但可以輕鬆入學,還會對《三字經》裡許多故事和道理感興趣,也是間接降低了他們為人師、為人父的難度。
仔細想想,這部《三字經》的功績還真是大到不能簡單用功績兩字來評斷。
而對於陳平這個《三字經》的作者,他們也從極力反對轉向了慢慢認可。
.
如今各方都認可陳平,而且有把陳平往聖壇上推舉的趨勢,但陳平卻不敢應承。
這對他來說不是什麼好事,離他當初定下的“苟到長生不老”的目標越來越遠了。
喜歡修仙靠特效請大家收藏:()修仙靠特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