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陰沉,山雨欲來。
平京貢院點評房裡唇槍舌劍,爭吵聲,呵斥聲,不絕於耳。
從上午到傍晚,表決一輪接著一輪,足有九輪,不斷有人改變立場,結果卻是一直僵持不下。
事關雙方利益根本,無人可以輕忽。
不止是點評房,整個平京劍拔弩張,甚至不時有喊殺聲響起。
時而有謠言,說國師被刺,生死垂危。
時而又有人傳,說靖王駕崩,世子繼位。
人心惶惶,卻又不得不得佯裝鎮靜。
而在點評房外,當陳平聽到這場革新有可能會像千年前的“儒道之爭”那樣,發展成持續數十年的大亂時,他站了出來。
“人之初,性本善。”
他的聲音乾淨利落,雖不算大,卻也足以撫慰貢院裡眾人的惶惶之心。
有人福至心靈,大聲跟隨著陳平誦讀。
“性相近,習相遠。”
越來越多的秀才被陳平聲音中的沉穩所感染,一字一句的跟著大聲誦讀。
“苟不教,性乃遷。”
此時《三字經》還未傳開,整個貢院除了點評房那些考官,就只有陳平自已知曉內容。
但這點對誦讀無礙。
《三字經》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很輕易地就征服了這些飽讀詩書的秀才們。
“教之道,貴以專。”
陳平誦讀一句,身邊那些秀才就跟著誦讀一句,然後聲音傳到更遠處,整個貢院數千秀才再跟著誦讀一句。
“昔聖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
秀才們的誦讀聲傳到貢院外,連那些目不識丁的農人、腳力也被感染到,或沙啞、或憨厚、或悠揚、或顫抖地跟著誦讀起來。
“劉東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
整個平京都沉浸在這種讓人難以抑制的昂揚情緒之中,人人有種聆聽大道的恍然。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經》前後1146字,6字一句,共191句,認真誦讀,一刻鐘功夫便可以通讀一遍,所以很快陳平就開始誦讀第二遍。
這一次的聲勢更大,全城老少,無不潛心傾聽,認真誦讀,其氣勢沖天而起,激盪雲層。
又過了一刻鐘,第三遍誦讀聲響起,壓在人們心頭的陰翳蕩然無存,天際烏雲也被全城數百萬人的誦讀聲驅趕得無影無蹤。
恰於此時,聖廟七聖聖像光華大放,俯瞰之時,可以看到七座聖像明亮如同夜空中的星斗。
在陳平的帶領下,人們開始第四次誦讀。
此時的天地異象更加驚人,七座聖像竟然拔地而起,挺立於半空之中,與全平京人共同誦讀《三字經》。
天地之間隱現唸誦之聲,傳遍靖國大地,甚至連周圍的紀、許、陳、秦等諸候國也能聽聞。
.
第一遍唸誦時,貢院點評房裡鴉雀無聲,無一人敢有所言語。
第二遍時,有人不由自主跟隨室外的唸誦聲誦讀起《三字經》來,但很快被身邊同黨制止。
到第三遍時,所有點評官同時肅穆靜心,虔心誦讀。
第四遍時,除副主考霍啟正之外,所有人陷入了狂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