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侃侃而談,“萬年以來,儒門崖岸自高,脫離民眾,逐步成為門閥世族把持財富的權柄。
雖然門閥世族中也不缺頂尖人才,卻和更為廣大的民眾無法相提並論。
同時,因為門閥子弟天生就可以透過儒門晉身,導致他們毫無進取之心,不肯為之付出努力,所獲得的成就,以及對儒門的貢獻也遠遠低於預期。
另一方面,民眾之中寒門子弟沒有資源,極難得到晉身機會。
只是每次童試100兩銀子的報考費用,就已經把絕大多數寒門子弟隔絕在儒門以外。
道門和佛門趁虛而入,把寒門子弟中的優秀人才搶奪一空。
兩方交擊的情況之下,我們儒門每況愈下也就是自然的事情。
這些大家都非常明白,也清楚我們應該如何改變,但因為某些原因,我們不能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改變,我們需要等待一個契機。
現在,這個契機來了。”
詩聖的聲音越來越大,情緒也越來越是激昂。
“我們所等待的這個契機,就是《勸學詩》。
第一句——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這句是不是夠簡單,夠直白?
直接拿良田和米粟來誘惑那些寒門子弟?
我們再看第二句、第三句——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這兩句通俗易懂,房子、車子,誰不喜歡?
第四句更是粗暴——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直接告訴你,想要賢妻美妾嗎,快來讀書吧。
最後一句——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這一句總結點題,歸根結底還是勸說那些寒門子弟讀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什麼我會把《勸學詩》拿出來,並且把它說成是我們儒門改變的契機呢?
就是因為它的簡單、直白、粗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完全沒有任何花樣,就是勸說寒門子弟讀書拜我們儒門,而不是進枯燥的道門和禁慾的佛門。
只要我們能把這首詩宣揚出去,那些原本會拜入道門或者佛門的寒門子弟,至少會有八成以上轉入我們儒門。
然後,我們再在儒門內部進行一些改變,比如取消高額的報考費用等等,就會大大增加儒門信徒。
到那個時候,那些掌握世俗權利的門閥世族可能會損失一些財物和不爭氣的門閥子弟,得到的卻是整體力量的增加。
整個儒門卻會因此大大受益。
不但增多了許多寒門天才,還會刺激那些門閥子弟變成棟樑之材,整體實力會有極大的提高。
而我們,只需要下道聖諭,把《勸學詩》定為儒生啟蒙之作,同時再順應趨勢作一些小小的改變,那對我們完全不會有任何害處,受到的益處卻是多到無法估量。”
以諸聖的力量,只需要詩聖稍微提點一下就能通前因後果。
聽聞詩聖詳細解釋之後,更是明白了詩聖與背後文聖的堅持。
沒有任何猶豫,他們便紛紛附議,贊同詩聖的計劃。
“定立《勸學詩》為儒生啟蒙之作,附議。”
“定立《勸學詩》為儒生啟蒙之作,附議。”
“定立《勸學詩》為儒生啟蒙之作,附議……”
喜歡修仙靠特效請大家收藏:()修仙靠特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