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殘酷的比賽
別說,張禹雖然看上去像個粗人,但懂得卻不少,在臺上從鬥雞的起源,到歷朝歷代鬥雞活動的發展,規則的完善,侃侃而談。
他講完之後,趙大軍身為鬥雞委員會的會長也上去講了幾句,大都是場面話。
在他們講話的時候,肖仁數了數在場的人,有八十多個,其中帶著雞的有36人,剩下的大都是來看比賽的。
趙大軍講完話後,便下來找肖仁,親自帶他去排隊抽籤,同時給他講比賽規則。
“這次比賽一共有9個鬥雞坑,上午一輪下午一輪,一場比賽4小時,4小時分不出勝負就是和彩,每30分鐘為一回合,每個回合結束時休息三分鐘,這段時間可以給鬥雞喂水,包紮……被打出聲,三次逃跑為輸;不還嘴,逃跑三次為輸;被打死為輸;一方臥地,一方站立,一分鐘不起,臥地方為輸;出圈三次為輸……”
肖仁沒想到鬥雞的規則這麼繁瑣,還一堆聽不懂的行話,直聽的腦袋嗡嗡的,所幸第二意識這臺小電腦功能強悍,聽多少記多少,不過記歸記,聽不懂的地方照樣聽不懂。
好不容易等趙大軍說完比賽規則,也輪到了肖仁抽籤,抽籤用的是木牌,上面穿著一根紅繩掛在木架子上,背面對著眾人。
肖仁隨便選了一個,委員會的一個大叔拿著一根y形木棍把木牌取下來,並沒有吆喝,而是把上面的號記下來,然後就遞給肖仁。
肖仁翻過來,木牌正面刻著貳、捌。
趙大軍看了一眼,道:“你是第二輪,八號坑。”
第二輪,那就是下午了。
趁著上午還有時間,邊去觀戰,肖仁邊問了問比賽規則裡的一些行話。
到坑邊的時候,趙大軍囑咐肖仁:“鬥雞比賽自古都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看歸看,不準喝彩,也別拍手叫好,不管場上場下都是如此,鬥雞場也不歡迎這樣的人。還有你可以討論比賽的雞的品種,品相,好壞,但千萬別當著人家的面說人家的雞孬,不然人家能當場跟你翻臉。”
肖仁認真聽著,記著這些規矩。
鬥坑是在地上挖出來的一個土坑,凹下去一拳的深度,坑底平整,九個鬥坑相互隔著五六米,每個鬥坑都圍著一些觀眾,同時開始比賽。
鬥雞比賽並不像鬥牛賽馬那樣有專門的座位,都是站在鬥坑邊上圍觀,一站就是幾小時,也不知道這些老大爺是怎麼扛得住的。
肖仁他們去看的是八號坑,也是大白下午比賽的坑,此時坑邊站著兩方的雞主,一邊抱著一隻純黑的大公雞,一邊抱著紅羽綠尾的大公雞。
趙大軍給肖仁介紹:“那隻黑色的是老本,另一邊的是鬼子,都是鬥雞裡的優良品種,兇得很!”
肖仁聽的雲裡霧裡,問道:“啥叫老本,鬼子?ri本那邊的?”
趙大軍很有耐心的給他科普:“老本是行話,說的是中原雞,也叫打雞。鬼子是越南雞的叫法。”
就在這時,一個戴著黑帽的老大爺出現在坑邊,人們討論聲也安靜了下來。
這位老大爺擔任的是“雞頭”,就是裁判的意思,在老時候,也負責找對拉線,介紹雙方比鬥。
在涉及到賭雞的時候,一般是要正副兩個裁判的,但這次大賽人多,也不是資本支撐的賭雞活動,就五萬塊錢,在場的人裡都不是差這五萬的人,所以也沒什麼暗箱操作的可能,就一個坑只請了一個裁判。
按以前的規矩,雙方比鬥前會先“搬眼”,就是互相看雞,只有個頭、體重、雞齡差不多的才能互相比鬥。
不過現在鬥雞的人越來越少,五湖四海的難得能找到一個鬥雞的,更別說這種大型比賽了,想找到幾十只體型、雞齡差不多的鬥雞難於登天,所以搬眼這個規矩漸漸就取消了,不然以大白這體格根本沒法參賽,因為找不到對手。
老大爺站在坑邊,高聲道:“拉雞!”
拉雞,即入場。
不過兩個雞主已經站在坑邊,所以這一步很快就跳過去,老大爺馬上道:“預備!”
兩方的雞主立刻抱著各自的鬥雞下到鬥坑裡,靠近後,兩人半蹲下身,讓手裡的兩隻鬥雞的雞頭相對,肖仁不太懂,趙大軍跟他說:“這是為了讓鬥雞分清自己的對手,不然它們不會隨便打的。”
兩隻鬥雞對了一會兒眼後,老大爺又道:“撒雞!”
雞主立刻放開各自的鬥雞,退到坑外。
兩隻鬥雞並沒有立刻開鬥,它們在坑中踱步,目光卻始終緊盯著對方,兩隻鬥雞都很沉默,不發出一聲雞鳴。
這是鬥雞的規矩,誰叫了,誰就是認慫,所以鬥雞從小就被訓練著別叫,對,只能訓練,不能把雞給弄成啞巴,不然就是犯規,無法參賽。
不過這也是鬥雞的本能,一旦開鬥,它們本來就不會輕易打鳴,只有覺得打不過了,才會一邊逃跑一邊打鳴,這樣的情況發生三次就算輸。
過了一會兒,兩隻鬥雞大概終於判斷好了對方的實力,站定之後,兩隻雞脖子前伸,雞喙微張,脖子上的雞毛炸起,一撲稜翅膀,爪子刨地衝鋒,撞在一起後就開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炸毛的脖子像是兩把靈活的長槍,刺來刺去,專挑對方的眼、嘴啄。
不一會的功夫,兩隻雞就都掛了彩,雞頭上鮮血淋漓,但卻還沒有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