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說了這麼多的南北方食物的不同,我們回到白菜和青菜的這個問題上來,“酸菜”在南北方都有。所說的酸菜是蔬菜經過清水的浸透,及少量鹽的醃製,是一種醃製蔬菜,酸菜,顧名詞意,味道當然是酸味道。
雖然南北方都有酸菜,但是把蔬菜醃製成酸菜的所使用的蔬菜絕對不是同一種蔬菜。
在北方醃製成酸菜的蔬菜是使用的長白菜,請注意是長白菜,而不是圓白菜,在南方的菜市場和超市也有白菜出售,但基本都是圓白菜而不是長白菜,長白菜和圓白菜除了形狀不同之外,最大的區別是在白菜的菜葉子上,長白菜的葉子是綠色,而圓白菜的葉子是黃色。在北方醃製酸菜使用的就是長白菜,圓白菜是不能用來醃製酸菜的,如果非要用圓白菜來醃製,那這種醃製出來的酸菜也是非常難吃。
北方酸菜個人家食用,這種用量比較少,所以普遍採用的醃製方法是把長白菜去掉表層的老葉子,把長白菜放在陽光下暴曬兩天,然後準備一口大鐵鍋,鍋裡放入滾燙的開水,把在陽光下暴曬過的長白菜放進大鐵鍋裡滾燙的開水燙一下,稱之為“紮白菜”,紮過的白菜放在一邊的木板上放置上幾個小時,目的就是熱水紮出來的長白菜上的水分瀝幹,所以的長白菜都要經過這樣的過程,當放在木板上所有被開水紮過的白菜水分被基本瀝幹後。下一步就是準備容器,根據紮過長白菜的數量多少,容器可以是大缸或者大桶或者是壇子等,把這些瀝幹水分的長白菜放進容器內,同時用手用力按壓放入容器內的白菜,盡量減少空隙,當把所有的長白菜都按壓在容器內之後,就在容器內放入清水,並在清水裡放入少量的大粒青鹽,清水的新增量以沒過容器內的長白菜為宜,特別注意的是這個裝有長白菜的容器一定要放在涼爽的地方,並且隔上幾天要更換一些容器內的清水,更換過兩次即可。在涼爽的地方放上二十多天到一個月左右,這些長白菜就醃製成了清香的酸菜。
南方的酸菜是用青菜醃製,也稱醃菜,醃製方法沒有北方的酸菜那麼複雜,只是把大棵的青菜去掉老黃的葉子,然後清洗幹淨,在大太陽下晾曬幹癟,用鹽搓揉後,碼放裝入容器內,加入鹽水,用重物壓住,醃製20天左右,取出晾曬幹即可;或再次放入鹽水中醃製。
南北方酸菜這種食材烹調的方法也完全不同,北方的酸菜可以炒也可以燉,最經典的酸菜吃法有酸菜粉、酸菜燉血腸、酸菜燉大骨頭。南方的酸菜魚,因為鹽分過大,所以不能直接當作主食材炒或者燉來食用,大多作為搭配食材來使用,在南方酸菜經典食用是酸菜肉圓。
酸菜作為北方人都特別愛食用的醃製蔬菜,在秋冬季節,每家每戶都能自己來醃製,可是到了春夏季,因為天氣溫度過高,所以這個季節就不能自己醃製酸菜了,即使醃製了酸菜,也是極其容易腐爛變質,但是在這兩個季節北方人想要食用酸菜怎麼辦呢?這個時期,作為商品的酸菜也就閃亮登場並充斥進超市和菜市場。
作為商品的酸菜保鮮的秘訣第一加入防腐劑,第二真空包裝,經過這樣處理過的酸菜,可以在常溫下儲存九個月左右,但是防腐劑食用過多對人體還是有損害,還有就是酸菜放置時間過長,酸菜也就失去了那種清爽的味道。
商品化酸菜的醃製過程,沒有個人家那麼複雜,也沒有那麼大那麼多的容器可以發酵變酸,他們的具體做法是在土地上挖一個大大的土坑,在土坑底部和四周用一塊厚塑膠布鋪設,共鋪設兩層,把長白菜用清水洗掉根部和表面泥土之後,把這些長白菜扔進這個鋪設了厚塑膠布的土坑內,加上清水,放入很多防腐劑,再用厚塑膠布把頂部蒙上,四周用土壓上。過去二十天左右,揭開蒙在上面的塑膠布,一土坑酸菜就醃製完成,取出來之後可以整棵真空包裝,也可以用機器切成酸菜絲之後再進行真空包裝。
在好力河地區,春夏季節的酸菜幾乎都被叫大志的一個批發商所壟斷,他手中擁有好力河地區人們最愛食用的兩個酸菜品牌:張二酸菜和李三酸菜的代理權,這兩個酸菜品牌産地都在遼寧,這兩個酸菜品牌,在東北地區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志擁有了這兩個品牌的好力河獨家代理權之後,每個月都會從遼寧産地運來好力河幾掛車的酸菜,把他們放入庫房之後,自己每天開著三輪車,把一小車一小車的成箱的酸菜送往各個大小超市和菜市場以及醬菜商店。
大志的酸菜銷量比較大,每次運酸菜的掛車來到好力河到大志的酸菜庫房時,大志都要找力工來給他卸酸菜,頭幾年大志卸酸菜的活都由在貿易街蹲坑在那裡等活)的人所佔據,那個時候資訊部那條街還沒有自發形成勞務市場,這些早期幹零活的人,都在貿易街中部的十字路口蹲坑等活,一些找力工幹裝卸類零活的老闆,有活的時候就會到這裡找這些蹲坑的人去幹,因為在這裡蹲坑的人數不多,所以每一次的裝卸費都能要出高價格。
但是後來在資訊部那條街自發形成勞務市場之後,因為勞務市場上的人員眾多,有裝卸活的時候,相互都壓低價格,爭搶著去幹活,所以就導致裝卸費的價格一路走低。
找人幹活的老闆們,當然願意僱傭裝卸費低的力工去幹活,所以在貿易街蹲坑的人因為沒有了市場,人數越來越少,最後因為沒有了活幹,全部離開了貿易街,加入了資訊部勞務市場的人流之中。
大志最早找貿易街蹲坑的人卸酸菜的時候,卸酸菜的裝卸費都是按噸計算,卸一噸酸菜的價格是三十元。後來資訊部街面兩側的勞務市場形成之後,大志也就不再去貿易街蹲坑的人員裡面尋找裝卸工,而改成了去勞務市場僱傭裝卸工,“小山西”外甥小峰,此時剛剛跟隨“小山西”在好力河打工,小峰也就成為了繼貿易街蹲坑人之後,第二批給大志卸酸菜的人,因為剛剛開始打工,所以對好力河的裝卸市場不太熟悉,所以在大志開出卸酸菜每噸二十元的價格時,“小山西”的外甥小峰居然也接受了,帶領幾個人把大志的酸菜卸下車,搬入庫房。這樣大志每卸一噸酸菜,就少付出十元錢,一車二十噸的酸菜就能少付兩百元的裝卸費。
從那個時候開始,每當有拉酸菜的車來給自己送貨的時候,大志就會給小峰打電話,讓小峰準備力工,來給自己往庫房內卸酸菜。那次之後,大志卸酸菜的活計,就被小峰所壟斷。李國前和“小山西”透過幹活熟悉了之後,“小山西”的外甥來了卸酸菜的活,基本人選有小峰和“小山西”,還需要再找兩個力工,因為卸酸菜的活,最低要需要四個人的通力合作才能夠完成,因此每次有了卸酸菜的活,“小山西”都會主動給李國前打電話,如果此時李國前還在等活,“小山西”就會讓李國前跟隨一起去卸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