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連續又是幾天無活,李國前的心中比較焦急,別人可以貓冬,可李國前不能,李國前有巨大的債務壓身。
接下來的幾天天空飄起了雪花,六角晶瑩不徐不疾地紛揚著灰色的天空,地面上覆蓋了一層薄薄的棉被,饑餓的麻雀跳來跳去,尋覓著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在薄被上印上朵朵的梅花腳印。
焦躁的李國前在資訊部那裡走來走去,渴望能碰到找人的老闆到來。
老闆沒有等來,在這裡碰到了以前在一起幹過幾次活的瓦匠李輝,他倒是來找人幹活了。
原來他給幹過活的老闆給他打電話,讓他明天去金綠商砼那裡去給裝置底座澆築混凝土,同時讓他再找一個小工,一共沒有幾天的活,但是要在那裡吃住。因為距離市區比較遠,這幾天又有雪,道路積有冰雪,來回無法接送。因為活計比較輕松,並且白晝已經比較短,一天幹不了幾個小時的活,所以瓦工給價260元一天,小工給價130元一天,每天的吃住不用自己花錢,問李國前有沒有去的意思,如果有去的意思,明天他騎摩托帶著李國前去金綠商砼幹活,已經有好幾天沒幹上活,李國前心裡想10吧,那裡供吃住,也省下了每天的飯錢,和150一天不管吃住沒有太大區別,怎麼也比沒活待著強,所以就答應了李輝,兩個人約定了明天出發的時間和地點。
金綠商砼在金河集團的西面,提起金綠商砼可能知曉的人比較少,倒是要提起金河集團,大部分的好力河人都知道,金河集團在好力河那可是赫赫有名。
第二天早上,李國前帶上洗漱用品,還有一套換洗的內衣,來到約定的地點,李輝已經等在了那裡,李國前跨上李輝的摩托車後衣架,李輝啟動摩托車,向南馳去,道路上積的一層厚雪,在車輛的碾壓下,變成了一層薄冰,車輛的輪胎走在上面都打滑,所以每位司機都放慢了車速,小心翼翼地行駛,李國前經過那次摩托車摔傷後,心裡落下了陰影,不但自己不再騎摩托車,而且坐在別人的摩托車後座上,都感到害怕,特別是冰雪道路上就更加擔心,所以在路上李國前讓李輝騎慢點這三個字說了有幾十回,估計李輝的耳朵上都被這三個字磨出了繭子。
在摩托車輪的慢慢轉動下,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終於進入了金綠商砼的院子。
金綠商砼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只有一個大院,連圍牆都沒有,只有一個簡易的鐵大門,由一個門衛忠實的駐守,做著出入車輛的登記工作。
摩托車馳過大門,進入大院,這個公司的大院佔地面積相當大,可能是原有混凝土攪拌企業的一個普遍特點,因為要堆放原材料和各種車輛和裝置,小的場地根本無法滿足這些要求。
摩托車直行幾十米後右拐在一排平房前停了下來,李輝在摩托車上拿下自己的瓦工兜子和簡單生活用品,推開門向平房內走去,李國前緊隨其後,在一間屋門口停了下來,李輝直接用力推了下門,門沒有插,應聲而開。
二人走進屋內,屋內堆滿氣泵,電錘,鋼筋鉗子等施工工具,以及笤帚撮子拖把等生活用品,另外在靠視窗的暖氣下,有並排的兩張木模板,上面鋪著被褥,在每一套被褥上,分別坐著一位年輕小夥,一邊吸著煙,一邊在拉著閑嗑,彈得滿水泥地板都是煙灰。
兩個人看到兩個人走進屋內,和李輝就開起來玩笑,顯然和李輝都是老熟人,後來聽李輝介紹說起,這兩個年輕人一個是承包工程老闆的親弟弟,一個是技術員,李輝去年就給這個老闆幹過幾個月的活,所以和這兩個人都比較熟悉。
兩年輕人享受完吞雲吐霧後,又美美地喝完一杯茶水之後,站起身,吩咐李輝和李國前把屋子內的幾塊苫布先拿到平房的門外,一會找鏟車端去施工現場,這幾塊苫布有大有小,大的兩個人抬,小的分別抗。
把苫布運出之後,技術員找出今天施工所需要的活動扳手及幾個常用的固定扳手交給二人,還有克絲鉗子。技術員和老闆弟弟穿上了厚厚的迷彩外套戴上了棉帽子,並背上一小捆八號鐵皮。四個人走出屋門並上了鎖,出了平房的大門,一路向南,沿路看見一堆堆如山的石子和粗沙細沙,並且綿延不斷。
所有的商砼公司都是有多個攪拌站的,這家新成立的金綠商砼也不例外,其中有一個早期建成的攪拌站已經開始生産,即使是在這冰天雪地極寒的天氣下,上料機和攪拌機仍然在轟鳴,攪拌站的下料口有一臺金綠商砼的水泥攪拌罐車停在那,等待著攪拌罐裡商砼的誕生並下放。在旁邊還有七八臺金綠商砼的混泥土攪拌罐車等在那裡排著隊,當然攪拌站的一攪拌罐商砼,能裝滿好多輛水泥罐車。
這個時候需要商砼的施工單位,要麼是為了面子工程來浪費錢財,要麼就是在保暖措施好的室內施工。因為混凝土最怕凍,沒有幹的混凝土遇到寒凍之後,不要說有強度,在化凍之後,混凝土變得連豆腐渣都不如,用手指都能碾碎。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冬季天氣一上凍,就禁止室外泥水工程施工的原因。
一行四人繞過攪拌站,繼續前行,來到一個大土坑前停了下來。
這是一個用勾機挖出來的一米多深,長度十多米,寬度七八米的土坑,勾機從坑裡挖出的土方堆放在了土坑的四周,為土坑形成了一個擋風土牆。
在土坑內已經有木工提前支好的木模,木模的高度也在一米以上,長八米寬五米左右,支好的木模內部是綁好的鋼筋籠子橫七豎八,但又有規律的排列在那裡,相互牽連,形成了一個完全的整體。
技術員向李輝和李國前介紹了今天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搭帳篷。用土坑四周早已運到的鋼管以及卡扣,在土坑的四周,擋風土牆之內搭建一個帳篷架子,然後在搭好的帳篷架子上再蒙上苫布,形成一個完整的帳篷,目的是把土坑內的一切都包裹進帳篷裡。
明確了工作內容之後,幾個人開始忙碌了起來,李國前負責挑選合適長度的鋼管遞給他們三個人,並負責著扶立起來的四米鋼管,等橫向的鋼管用卡扣把豎立的鋼管連成一體後放手,再去著扶前面豎立起來的鋼管。如此反複,一直到土坑的四周都有四米的鋼管豎立。
接下來就是給豎立起來的四米鋼管加橫鋼管,進行加固,一共要有五道橫管加固,從最底層開始,每隔一米三左右的距離就要加固一道,加固好一道後,踩著剛加固完的那一道橫鋼管,繼續著上面一道橫管和四米豎管的連線。如此反複,一直到四周的橫豎鋼管都依靠卡扣牢牢的固定在一起。
這部分工作,最難的就是第一步立四米豎管。只要四米豎管立起來後,加橫管相對來說就容易了很多。
加固工作完成之後,就是架子的頂蓋了,首先頂蓋的橫向部分要用六米的鋼管帳篷的架子寬度是五米多)連線成一個大致的骨架,然後在這個骨架上在放置橫向的鋼管加固。這部分的工作也不是很難,都是站在兩側的最上那一根加固完的橫杆上進行工作,一共距離地面兩米多的高度,基本沒有太大危險。
用架子管搭帳篷架子,最大的難點就是冰手。在這個風卷雪花慢飄的冬季,滴水成冰,萬物啞聲。室外的所有裸露的金屬製品,表面的溫度都低於冰塊的溫度。如果用手直接去接觸,那是絕對毫不客氣地給你的手掌和手指撕咬下去一層皮。
搭帳篷架子時,兩根架子鋼管之間的連線是用卡扣連線,卡扣帶有螺絲,依靠螺絲的松緊來松緊卡扣,從而把兩根鋼管固定在一起。卡扣上的螺絲是手和扳手來擰緊和擰松,如果戴的手套過厚,雖然保暖,可是拿扳手鬆擰卡扣上的螺絲時,就會特別笨拙,很長時間都擰不上一個螺絲。薄一些的手套雖然握扳手,擰螺絲都比較靈活和快捷,但是在這麼極寒的天氣裡,擰上一會螺絲,手就會凍得發麻,僵硬。就要停下來活動手指,防止手指凍壞,甚至凍掉。
這四個幹活的人戴的都是薄的帆布手套,因為戴棉手套實在是幹不了這個活。
經過了一上午的奮戰,帳篷架子牢牢地矗立在那裡,望著辛苦的四個人,心裡流露出大大的佩服兩個字。
四個人把扳手和克絲鉗子拿在手裡,一路快行,返回到臨時休息的平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