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在這座城市的中部,有一條科爾沁街橫貫東西,科爾沁街的西段,一段街道的南側,分佈著大大小小三十多家資訊部,這些資訊部的門面是利用老三樓早期的職工住宅)的臨街倉房就是蓋樓房時,在樓房旁邊建的一排大約兩米五高,每戶的倉房大約兩米寬,樓房住戶用來放腳踏車、摩托車等雜物用的附屬設施)改造的。這些倉房的門都是朝向樓房一面,門的一面是不臨街的,這裡的住戶就把原有的倉房門用紅磚砌死,在臨街的那面重新扒一個門,倉房內再簡單裝修一下,就當作了門面房對外出租,還有的住戶把暖氣接到倉房,實現了統一供熱,冬季租客們就不用再燒煤點火爐取暖。一部分甚至在倉房內接上了上下水,這使得商鋪租客們更加方便了。
還有的樓房住戶,兩三家倉房相連的,就聯合起來打通成一間,向外出租,這樣因為面積大,向外出租容易,當然租金比單個向外出租要貴幾倍。
當然這些僅限於幾棟樓房臨街的倉房,不臨街的倉房你就是裝修成宮殿也是沒有租客的。
這三十多家資訊部,就開設在這種臨街的科爾沁街臨街倉房裡。集中在三星超市和市第一小學之間的不足百米地帶。
每天早上天剛放亮,三一幫倆一夥穿著破舊皺巴巴衣衫的年輕或中年人,有的揹著大兜子,有的兜子裡裝滿大鏟,刨錛,灰抹子,有的兜子裡裝著木鋸木尺,和墨鬥盒。當然大部分人是空著手的。這些人從大貿易街的小旅店,或者市周邊的平房區一起湧進這一段小街,這裡經過了寂靜的黑夜,率先熱鬧了起來,各種口音嘈雜在一起,月亮被吵得快速沉下山去。
從春季到秋季,每天早上都會有幾百人聚集在這裡,每當有一輛汽車停在這裡,一群人就會蜂擁而上,個個湧向車窗的位置,伸長脖子問著:“老闆,什麼活?需要什麼工種?”
當找人幹活的老闆說需要力工的時候,擠在車門前面的人,就會拉來車門鑽進車的後座上,往往是就需要兩個力工,竟然擠上去四個人,這個時候後上去的兩個人就會主動下車。當然也有不自覺的,這樣就會引起一場紛爭。
最先上車的兩個力工關上車門,開始和老闆講價錢,如果是日工,每個季節的價格基本是固定的,沒有多大出入,冬季120150元一天,春季夏季150左右一天,秋季150200元一天,秋季因為工地搶工期,這個地方上凍比較早,所以秋季的人工費是最貴的。冬季雖然寒冷,可是工作時間短,所以日工的價格是最低的。
如果是包工計件的活,上車的力工就會坐上老闆的車去工作現場看完具體的工作量再談論價格。
如果價格沒有談妥,老闆基本不會再把你送回來,都是自己想辦法,打車或者步行回來。老闆自己開車來到這條街上再進行新一輪的招人。
在早期的時候,都是在車下講好價格,講好價錢再上車的。可是因為人太多,車下的人還在講價,其他的人都已經鑽進車裡去了。所以後來就演變成先上車後講價了。
如果老闆招的是瓦工或者木工,力工就會退回來,瓦工或木工再圍上去,重複著這個流程。因為每次都是力工最先沖到車的前面。
在這條小街上攔車找活的基本都是打短工,短工開出的三個最基本條件:一天一開支,中午管飯,車接車送。
短工不管老闆找幹活用幾天,都首先要求一天一開支,並不是不信任招人的老闆,而是確實有人被騙過。早期招人幹活的都是幾天活幹完後一起結算,可有極少數老闆,在打工者幹完所有的工作後,以各種理由搪塞推諉,不願意給幹活的工人結算工資,造成惡意欠薪。勞動部門的監察和懲罰又需要一個過程,這些打短工的人又沒有時間等待,所以造成拖欠的工資最後不了了之。因此,短期工都把一天一開支放在找活幹的首位,即使遇上惡意的老闆,當天的工資拿不到,第二天就不再給這個老闆繼續工作。這樣也就損失一天的工資,只是一點小心痛,還可以接受。
在這裡打短工的人基本有兩大類。
當地人,也就是有好力河戶口的人。
1市區周邊地窨子拆遷,因為原有房屋面積小,只分到一套樓房的人。平房被拆遷,失去了放貨物和運輸車的空間,小本生意再租場地已經沒有了幾個利潤,所以這部分人淪為了打工者。
2國有企業改革後,下崗職工,幾經創業後的失敗者。
3生意的經營不善和破産者。
4不願意上班做長期工作,受不了他人的過多約束,自由散漫的人。這些以年輕人為主。
5現在的在崗職工,利用倒班的時間來打外快貼補家用者。
外地人,短期或長期在好力河逗留居住,沒有好力河戶口者,這部分的打工者居多。
1家裡有耕地,春季耕種結束,來到好力河打短工,在秋收時,回家收地。
2家中有地,包給同村的親屬或其他人耕種,只收取少量的租金,常年在外打工者。這部分人大多全家都搬來好力河居住。
3因為家庭困難或其它原因,一直沒有成家結婚,只是在春節時回家幾天,剩餘時間長年漂泊在外,打短工為生。
4子女在好力河工作,作為父母投奔子女,歲數又不是很大,不想在子女家裡吃閑飯的人。
從天矇矇亮最早的第一個老闆來臨,到上午九點之前,所有來招工的老闆都是在這段街上現場招。九點之後來招人的老闆就沒有幾個了,有的老闆開始去資訊部找人。民工去資訊部找活幹是要交資訊費的,這也是資訊部的收入來源,當然資訊部的主要收入還是依靠介紹長期活和收取租房買房的資訊介紹費用。資訊部為民工介紹一天短期活,每個人收費十元,介紹超過十天以上的長期活,每人收費一百元。如果介紹的是開車或者操作鏟車勾機等裝置的活,每個人要收取兩百元的介紹費。
沒有找到活幹的人員大部分開始散去,只有小部分還在堅守,也還有少數的老闆在街面找人,九點之後的活計都是包工計件,就沒有日工一說了。
這條小街繁華程度超過了市區的商業購物中心,並且從春季一直持續到秋季,所有的打工者都從這裡流向各個工作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