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更始六年期間,呆灣的硝石、倭國的金銀,甚至於在尋找到西絨棉後,已經強令倭國各地逐步種植棉花,第一年先種一成,次年四成,第三年七成,此後,若是想要得到糧食,只能透過棉花來換取。
這條命令一出,各地有識之士立刻看出了此令的歹毒之處,若是真的施行下去,整個倭國的命運,必然被唐弘牢牢捏在手心之中。
不僅如此,唐弘以他們並非諸夏子民的名義,禁止他們食肉,唯有立下足夠功勳,證明了自己的忠誠之後,才會被賜予諸夏子民的身份,准許他們食肉,到時候,齊侯唐弘,將會重新冊封各地大名,其中最為忠誠者,將會成為天皇,世襲罔替。
這一抑一揚,一記鞭子一記甜棗,立刻讓原本欲聯合起來,爆發席捲整個倭國的叛亂消弭,就算有人前來聯合,那也是立刻被拿下,並且舉發,以證明自己的忠誠。
甚至於治下平民,雖然有著抗議,但胳膊擰不過大腿,早就在唐弘征服倭國後,就進行了刀狩令,盡收倭國平民手中竹槍、弓箭等兵刃,雖然有著叛亂,不過根本興不起什麼風浪。
至於大名的反對,自然有著其他人為唐弘取下其全族頭顱,證明自己的忠誠。
於是乎,棉花陸陸續續的於各地種植。
而三年之策後的今天,唐弘開始頻繁調動軍隊,幾乎六成士卒都裝配了燧發槍,於更始七年三月,齊侯派遣兩路大軍,每路大軍均配備了一定的超凡力量。
原本孫勁提議,調遣倭八旗輔助進攻,但是唐弘考慮再三之後,還是拒絕了,其根本原因在於,唐弘一想到那倭人殺戮諸夏子民,心裡不知為何就感到有些不太舒服,只能拒絕了,並且打算,將倭八旗用在其他夷狄身上。
若不然,唐弘和那司馬氏以及大唐又有和區別?
那司馬家為了爭權奪利,引異族進入中原腹地,那大唐雖然有著貞觀之治,但是那安史之亂可是大唐皇帝自己作死引來的。
由此可見,不能給這些夷狄進入諸夏大地的機會,更是萬萬不能讓他們來殺戮諸夏子民,否則遲早都會遭到報應,自食惡果。
索性唐弘這三年來的修生養息,卻是沒有落下士卒的訓練,其中部分,更是從倭國調換而來,歷經數次血戰,對於燧發槍可以說是熟練使用,由這些人夾雜其中,起到一個安定軍心的作用,甚至有時候比起那些基層軍官都有效果,畢竟氛圍很重要。
這兩路大軍,分別征伐徐州以及冀州,唐弘親自率領前往冀州的大軍。
原本唐弘是打算先行平定中原,但是不知為何,唐弘心中忽然想起后土留給他的一句提示,讓他對那北方胡人生出了警惕之心,所以這才兵分兩路。
再加上,那趙侯已然稱公,雄踞冀州,若是再讓他打下了幽州,難免有些麻煩,索性先行滅了那趙公,殺了那趙公獨子,奪了那地脈龍氣,以免出現意外。
早點征服了冀幽,也可早些防禦北方胡人,他倒要瞧看看,那胡人有什麼厲害的地方。
而趙公在得知了唐弘兵分兩路之後,朝著身側長青道人,怒極而笑道:“此子居然如此輕視我?若是三年前,我或許還有點忌憚,但是如今,早已今非昔比,居然還敢兵分兩路,莫不是欺我冀州無人!?傳令下去,集結大軍,孤要好好給他點顏色瞧瞧!”
長青聽了連忙勸說:“主公如今為趙公,豈可輕動?不如讓公子回來,這三年征戰,公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正是氣運勃發之際,又有地脈龍氣庇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趙公聽了這話,面色一沉,一揮手,用著一種不容置喙的口吻說道:“你不必多言,孤決心已下,再加上幽州戰事正是最為緊張之時,萬萬不能臨陣換將,我就不信,此子不過八千大軍,而我則足有五萬大軍,會不是他的對手!”
趙公雖然這麼說,但心中已然不悅,雖然知道長青道人乃是好意,但是這幾年來,其子在府上威信已然超過了他,手下更是有著一幫英才輔佐,隱隱的,已經壓了他這趙公一頭,再加上近日,已經時不時的傳出,要勸他退位之言。
雖然知道可能是謠言,但趙公心中卻是受不了。
這一次,他卻是打定主意,要將那逆子擊敗,來一場大勝,好讓這冀州的人知道,他還沒有老!
然而,想法是好的,和現實之間畢竟還是有著差距。
當那從各地調集而來的五萬大軍,向著唐弘所部發起悍勇衝鋒,進入了唐弘所部大軍燧發槍的射程之內後,槍聲連綿不斷的響起,連綿不絕的慘叫,和一層疊一層的屍體,頓時令趙公猶如一桶冰水從頭淋到腳一樣。
索性他的部下還是有著人才,立刻就有人朝著他進言,讓他後撤步卒,以弓弩手為主力,透過射程上的優勢,擊殺敵軍。
李章聞言,立刻大喜所望,自以為找到了破解之法。
唐弘見狀,立刻命人佈下祭壇,令天師作法。
不錯,唐弘就是這麼無賴,你要用步卒衝鋒,我就用燧發槍碾壓,你要是用弓箭比拼射程,我就讓天師出手,請來勁風,廢了你的箭矢,再步步逼近,倒要看看你還有什麼辦法。
若是有了足夠的匈奴馬,那就放風箏,就算無法讓你損失慘重,那也噁心死你!
…
喜歡主神策劃名單請大家收藏:()主神策劃名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