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你們這是……”李靖頓時被弄得莫名其妙。
姜好一會兒才抬起身子,臉上洋溢著他從沒見過的幸福感。
“謝謝你,老大。”
李靖懵了,“謝我什麼?”
他不理解這些人為什麼會突然鞠躬,為什麼會突然跟他道謝。但他能感覺到這些人的真誠。
“老大是寫書的,可能不清楚我們漫畫行業的現狀。像老大你這樣,這麼重視漫畫的,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姜萌已經擦幹了自己感動的眼淚。
“是啊!我們在學校,別人知道我們是畫漫畫的,隨時都冷嘲熱諷。”
“尤其是萌萌,她在油畫系,她的同學甚至室友都因為這個,看不起她。”
隨著姜萌的說話,其他人開始七嘴八舌的說起來,李靖也很好奇,為什麼這些進行漫畫創作的作者,會有這麼大的怨念,這麼容易被感動。
很快,他們開始熱烈的聊起來,十幾人,圍著一個大桌子,如同同學聚會,互訴衷腸一般。
李靖這才搞清楚。
相比起日漫來說,華夏的漫畫行業發展極度緩慢。並不是因為沒有人畫漫畫,而是因為諸多客觀因素,讓漫畫作者這個群體,長期以來受到了很多的歧視。
第一個原因就是華夏民眾的瞧不起。
說來好笑,人們一邊在追著日漫的周更,一邊卻要不斷的吐槽自己身邊進行漫畫創作的人,似乎生怕他們玷汙了漫畫這個詞彙一樣。而更可氣的是,這些吐槽的人,並不是覺得漫畫很神聖,要去維護,而是看不起。一邊在追看,同時又看不起,這樣的情緒,李靖現在理解不了。
第二個原因其實是大環境造成的。
日漫之所以能蓬勃發展,那是因為東瀛國針對漫畫有著精準的定位,什麼年齡層會看什麼漫畫,推出什麼周邊。這些在東瀛國很尋常,但放在華夏卻不同。
首先,華夏官府並沒有認同漫畫,只是任其野蠻生長,漫畫家甚至都沒有劃歸到國家職業體系中。再加上這幾年遊戲行業的發展,以及電影電視行業的狂飆突進,將漫畫行業的賺錢能力一瞬間推倒了風口浪尖。
學美術的,學的好的開畫展,成為畫家,這就像寫小說的,從一開始就走的正統文學家的路子。有專攻方向的,幫遊戲影視行業畫原畫,甚至插畫,來錢快,吸金能力強大。
這時候,像漫畫這種需要長時間進行,並且不一定能賺錢的行業,自然會被很多人嫌棄。
就拿姜萌來說,身在油畫系,當別人知道她畫漫畫的時候,瞬間就感覺高了她一個層次,看他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這樣的情況,即便李靖不清楚,但他也能多少猜到對方遭受了多少白眼和譏諷。
李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當姜萌等人都在向他訴說,訴說漫畫作者的不容易,訴說這一行的艱難,他聽到的資訊則不是這個。
人太少了。
沒錯,在他聽了所有人的訴說之後,首先得出一個覺得很重要的資訊就是,人太少了。
畫漫畫的作者不像寫網路文學的作者,首先在入門的門檻上,就要高一個階梯,如果再配合這樣的市場行情,那産生的後果,必然是從業人員太少。
在他的設想中,以華夏文學app為紐帶,將小說和漫畫這兩個ip源頭連線起來,相輔相成,這才能慢慢形成一個文娛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