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個如此憋屈的年代,如果真的是什麼都只能看而不能做的話,張知秋情願自己再也不來!
看著自己身前身後迅速遠離的人們,張知秋後知後覺地撓撓後腦,再次讓這些遠遠地關注著他的人們毛骨悚然地嘿嘿一笑,卻是自顧地揚長而去了。
飯吃的太飽,酒也喝的有點多——雖然沒有什麼度數,但這時也已是面紅耳赤,張知秋邊走邊思量,以目前的這種形象去見張丹楓,顯然是不大可能給人留下一個什麼好印象的。
所謂地“無欲則剛”,張知秋現在心中滿是慾望——想要結交、討好某人,當然也是一種慾望,是以他這時自然也就“剛”不起來了。
因為擔心自己此刻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張知秋略作思量之後,還是徑自地奔回了老孫頭家裡自己的臥室之中。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昔日地實踐中又不乏有“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充足經驗,知道張丹楓是醫師職業的張知秋,這時卻是準備先去現代啃點中醫方面的圖書,以增加自己在實戰中的一些“人品值”。
不同於大明,現代書店可都是開放式的,讀者可以隨意地去挑選、閱讀自己所喜歡的任何書籍,哪怕是看個一天都沒有人會理會你。
在下意識地關門閉窗之後,張知秋走了兩步又轉回身來,將已經插好地門閂取了下來。
此刻地時間已然是到了下午,距離今天地第二頓飯的時間也已經不遠了,以往雖然沒有被人來叫吃飯的經歷,但張知秋卻是不敢保證會沒有人來。
事實上,張知秋是在想到小環之後才做這個準備的——其他人不好說,但如果小丫頭已經從老張頭家裡趕回來的話,卻是一定會過來叫自己吃飯的。
從輜重營中開始,張知秋在連續地吃了十多天地玉米麵窩頭、山藥蛋之後,如今只要聞到那玉米糊糊的味道就有些開始頂胃了。
北京的書店很多,張知秋坐車直奔西單新華書店,一來這裡是北京最大的書店,二來還是方便,公交站臺緊鄰書店,不用多走冤枉路。
其實,張知秋做這麼些準備工作,也不過只是想到仁和堂去應聘一個店員的職位,這樣才能方便於近距離地與身為坐堂醫師的張丹楓接觸,也好早日搞明白自己的疑惑。
雖然不是專業的書店,但是關於中醫的書仍然是多到讓張知秋眼暈,在咬著牙齒轉了兩圈之後,張知秋最終惡狠狠地挑出來一本……畫冊。
不是張知秋不求上進,實在是那些書他根本就看不懂——關於中醫的書籍,基本都是些古代的專著,現代的作品雖然不少,但卻絕對沒有那麼全面論述的。
當然,如果是一定要找出一本例外來的話,張知秋此刻手中所抱的這本畫冊便是了。
這是一套名為《中醫藥典圖冊》的鴻篇鉅著,全篇配置了植物類藥材高畫質地多角度各個生長時期地照片,以及其作為藥材製成品後的照片,甚至還有其使用療效以及炮製方法的簡單介紹。
張知秋在看過序言之後才知道,這套書之所以會有這麼地厚——加起來簡直就是堪比《辭海》,是因為它不但收錄了傳統地中醫藥材,還包括了其他地諸如藏藥、苗藥等其他植物類藥材,甚至還包括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地巫醫所採用的一些藥用植物!
除此之外,這套圖冊還收錄了一些常用地礦物類藥材,包括其産地,産量等也介紹的一清二楚。
張知秋對這套書簡直是一見鐘情,可惜的就是他這個窮絲如今卻是連買書的錢都也不夠,只能是一廂情願地在這裡患單相思了。
圖書是彩版印製,照片也很清晰,可以說只要是讀通了這套書,做一名合格地中醫是還有些不夠,但是治療一些簡單地常見病卻是沒有任何地問題了。
當然,這套書只是介紹了藥材本身地療效,並沒有備注具體地組合藥方——這樣專講藥方的醫書是店裡最多的,摞在一起足有人高,張知秋懷疑根本就不會有人去看!
書的內容雖然無趣,但是心有所思的張知秋卻還是看的津津有味。
值得一說的是,在看書的過程中張知秋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記憶力不知是否因為這次意外的緣故,竟然變得格外地好使起來,這些自己所看過的圖片,卻是感覺大多印象清晰地鐫刻到了腦海之中!
古人有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真的是誠不我欺啊……
ps:蛋疼地發現,在這裸奔和斷更的大好日子裡,稀稀拉拉地開始掉收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