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的高考是全國一張卷,考完上午第一門的語文後,廣袤的華夏大地上,全國各地的考生都非常樂觀。
雖然有漫畫作文題挖井這個大坑,但只要沒有跳坑的考生,都感到今年的語文題很簡單,這門課肯定能多考幾分,考上大學的希望又大了幾分。
即使跑題跳坑的考生,也暗藏僥倖不是太擔心,畢竟前幾年高考的作文題都是自由發揮程度很高的議論文,無論正論、反論還是引申議論,都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漫畫作文題看樣子自由發揮度更高,我就理解成大鍋飯磨洋工又有什麼關係?
平心而論,83年高考的作文漫畫挖井,主人公叼著煙翹著腿,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確實容易引起誤導,不過這幅漫畫配有文字說明——“這地方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指向性非常明確,很多考生還能跑題跑到太平洋,實在不能怪別人。
至於那篇15分的《陳太丘與友期行》,雖然也有一定的難度,卻屬於正常的超綱題,高考又不是大家都考雙百分的小學一年級期中考試,肯定要拉開分數差距,哪怕這道題開了天窗,最多也只丟15分,整張卷面算下來,考個七八十分問題不大。
在本科分數線只有四百多分的年代,語文一門課就考到七八十分,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
可是全國的考生都不知道,下午的物理考試,就會給他們當頭一棒。
1983年是高考改革的一個節點,開始從前幾年的“高考恢復期”向“改革試驗期”轉變,相對簡單的語文題和新穎獨特的漫畫作文題都只是開胃菜,真正嚴峻的考驗,在物理和化學這兩門課。
1983年,高考提出“科研先行”的工作方針,在考試內容、考核要求、試卷結構等方面都展開力度很大的探索。
這一年的物理考題非常難,很多考上重點大學的本科生,物理只考了四五十分,下一屆的考生受其影響,開始瘋狂鑽研難題偏題和怪題,瘋狂鑽研超綱題,以至於教育部門在1983年下半年接連出臺《關於頒佈高中數學、物理、化學三科兩種要求的教學綱要的通知》和《關於一九八四年高考命題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 1984年高考物理等學科的命題範圍不超出基本要求,同時按較高要求增加附加題,附加題的成績不計入總分,重點高等學校在錄取時適當參考。
到了1984年,物理化學的難度稍有下降,數學的難度又大幅提高,成為載入史冊的最難高考題之一,這背後的深層原因,是高考引導方向的變化,為了貫徹“科研先行”的引導方針,數理化的難度必然加大。
八十年代早期,我們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處於全面落後狀態,很多工廠還在使用二戰以前的技術和裝置,西方國家卻在飛速發展,很多重要領域已經不是一代兩代的代差問題,而是被開除地球球籍的擔憂,所以從上到下形成共識,必須在科研領域迎頭趕上,高考也要優先選拔擅長數理化的人才。
如何優先選拔?很簡單,數理化加大難度,拉開分數差距,讓數理化學得好的學生考上大學……
簡單一句話,1983年的物理題太難,導致1984—1987年高考物理試卷都設定10分的附加題,就問你怕不怕。
曲軍當然不怕。
不過開始考試後,看到物理考卷的時候,也立刻感到來者不善。
首先是題量增大,比往年的物理考卷整整多了反正兩頁。
其次是題型的改變,出現了很多新的題型,佔分比重很大。
選擇題第一次增加了不定項選擇題,也就是多選題。
要求考生從4個或5個選項中選擇一個或多個正確答案,未選全正確答案的得部分分數,這種多選題對物理思維的全面性和嚴密性要求較高,很容易拉開分數。
作圖題也是第一次出現,考察凸透鏡成像的光路圖,雖然不算太難,但是如果沒見過作圖題,在考場上一緊張很容易暈菜。
實驗題的數量增加,分數佔比增加,一共有三道實驗題,除了傳統的基本測量儀器的讀數、實驗步驟的排序、實驗儀器的挑選、實驗資料的處理等,還有一道研究電源輸出功率和外電阻之間關係的實驗題。
在一般中學簡陋的物理實驗室裡,都不會也沒有條件做這種“高階”試驗,考生只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模擬推演實驗情境,完成答題。
實驗題是曲軍的短板,這道實驗題花費了不少時間,雖然最後完成了題目,卻感覺答得不夠全面,暗藏丟分點。
另外還有一道新穎的估算題,要求考生“估算地球大氣層空氣的總重量”,一般的考生往往覺得無從下手,對後世習題集倒背如流的曲軍卻見過類似的題目,從力的平衡切入,由大氣對地面的壓強求大氣層總重量的大小,順利解決問題。
最後還有一道20分的壓軸大題,作為84年——87年附加題的前身,這道壓軸大題放在後世的教育水平,也可以充當物理競賽的一試題,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是曲軍同樣刷過類似的題。
隨身圖書館遮蔽了《歷年高考真題》這一類會造成洩題bug的習題集,從高考題衍生出來的類似題目卻沒有限制。
這道壓軸大題是一道思路新穎的力學題,和上一道“地球大氣層總重量”的估算題,都是高考物理的經典題目,後世裡就像11倒模複製的模擬娃娃一樣有很多衍生的習題,曲軍只要比葫蘆畫瓢,稍微繞個彎子,就可以套用現成的解題套路,把它們輕鬆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