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裡,直到曲軍重生以前,很多高考生報志願的時候也是憑眼緣,看著哪個學校哪個專業的名字高大上,稀裡糊塗就上了賊船。
八十年代像曲軍這樣距離高考還有兩個月,就開始考慮專業選擇,更是極為少有。
當然話說回來了,一般人也沒有曲軍633分的底氣,高考前全部精力都放在複習功課上,雁還沒打下來就琢磨怎麼吃,搞不好就真成了癩蛤蟆。
但是這也造成一個問題,很多人報志願的時候太倉促,上了大學就後悔,嚴重的會後悔一輩子。
曲軍卻有更加宏大的志向,更加長遠的目光,報志願之前就開始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這讓當了一輩子大學老師的鄭葆章極為欣賞。
有太多的大學生考上大學就覺得完成任務,然後不求上進,60分萬歲混上四年,即使拿到一張文科文憑,將來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曲軍這個樣子卻有幾分偉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風采……
有理想,有能力,說話又好聽,這樣的學生誰不喜歡?
鄭葆章是真的起了愛才之心,並不計較曲軍是否報考數學專業,幫他認真分析其他專業,提出自己的建議。
現在還沒有資訊革命的說法,網際網路也要過幾年才會提出概念,但是隨著二戰以來半導體、積體電路、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國外已經出現資訊大爆炸的預測。
計算機技術從二戰時期發展到八十年代,已經趨於成熟,正在嘗試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
電子行業範圍太大,細化到後世被打壓的半導體和積體電路,現在正處在跑馬圈地的階段,國外雖然比國內遙遙領先,但用後世的標準衡量,他們的技術也很原始。
通訊技術處在下游環節,隨著計算機和積體電路的發展,這幾年正處在一個更新換代的快速發展階段,數字通訊和衛星通訊正在替代老一代的模擬通訊。
曲軍前世層次不高,但也知道這些行業的確前景遠大,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一直充滿活力。
華夏大地未來的幾十年充滿機會,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幾乎每個行業都能輪到揚眉吐氣的一天,比如鋼鐵行業就是一個標準的夕陽產業,但在九十年代初期全國人民倒盤條的年代,鋼鐵行業簡直牛氣沖天,又比如礦山機械足夠冷門了,但只要熬到二零零幾年,山西煤老闆名震天下的時候,礦山機械也跟著翻身把歌唱。
但是這些行業都是週期性行業,橫跨“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資訊革命才是最有前途的行業,後世的“bat”和菊花廠,其實都踩著資訊革命的風口發展起來的。
經過鄭葆章的介紹,曲軍對相關專業有了一個初步印象。
比如資訊專業的“兩電一郵”成電、西電、北郵),在這個年代也居於領先地位,但是專業太窄,不符合開拓眼界的要求,所以鄭葆章並不推薦。
曲軍深以為然,“兩電一郵”不但專業太窄,將來的發展也有極強的指向性,在整個八十年代,都等於郵電行業的定向委培生。
還是清北中科大這種綜合性大學更靠譜。
……
倒計時日曆牌上的數字一天天變小,“六一”過後,十七中除了回爐班1班,其他幾個班級的高考生都開始進入放羊狀態。
來不來上學憑自願,願意在家複習老師絕不干涉,來上學也只上自習課,老師每堂課都一直坐在講臺上,誰有什麼問題一對一的解答。
這是十七中經過幾年高考摸索出的經驗,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不一樣,沒有必要再組織上課,獨立複習的效果反而更好,另一方面老師該教都教了,該講的都講了,再上課也不知道該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