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圓桌上的木盒出抽出一支粉筆,熟練地在指尖轉了一圈,回頭在黑板上寫下“陰陽”。
筆畫纖線,轉折堅勁,仍是宋氏印刷字的筆法。
臺下一片低低的呼聲,盧大人卻眼前一亮,略顯興奮地回頭與桓淩說:“今日來得正好!本官臨出京時便拜讀過三元論電的文章,其中說到電分陰陽,解水後能得陰陽二氣……”
桓淩含笑點頭:“今日宋大人要講的陰陽,便是這個陰陽。大人且寬坐,我幫他備些器材,好看著實驗講。”
盧大人眼前一亮,謔笑道:“宋三元昔日講‘大氣論’,已傳得‘京師紙貴’,今再出這‘二氣論’,又不知該是怎樣的場面。”
雖是朝廷正在西北動兵,他心裡連日積攢了許多憂慮,可看著這些學子、名士一心追尋天理的熱切模樣,他也打起了幾分精神,看向前頭講臺。
從側面遊廊後出來幾個小廝,抬著幾個四四方方的盒子上前,桓淩熟稔地用帶鐵夾的棕黃電線將其連在一起,又將兩道黃白薄片插到連在最後的一個水箱上,手執鐵夾,穩、準、快地夾到了薄片上。
這是銅片和倭鉛片,以電通於二金片上,水自被電解化為陰陽二氣。
京裡只見過文章,但他一路走來漢中,還沒親眼見過電解水的,眼見著原本裝滿水的玻璃試管裡咕嚕嚕地進氣,壓下裡面的水。但那管中之氣長短卻不一樣,一邊長似另一邊的兩倍,汽走到中途,宋時便眼疾手快地拿出試管,從一個微微冒白汽的碗裡拿出小塊棕黃薄片扣在管上,將之嚴嚴實實封了起來。
底下的學生又激動起來,小聲議論著一會兒要怎麼點火。
然而宋知府這回又不點火,而是將試管放回架上,取了根細線,在黑版上畫了個標準的圓。而後又畫小圓相切,擦去多餘線條,塗色點睛,便是個完美的陰陽魚。
他雖沒有徒手畫圓的功力,但講課講多了,技術也是不差的。
畫完之後,便講:“易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以太極之內觀之,是陰陽相對,涇渭分明,而以太極之外觀之,則陰陽相抱,陰中懷陽、陽中藏陰,不能獨生。”
正是,電分陰陽,他們已自看見了。那管裡便是陰陽之氣。
只是這陰陽二氣,為何一長一短,一多一少呢?
他們買了手搖發電機,以此發電解水,為何水沸而亂,兩管氣卻是一樣多少,燒著的火焰亦是外青內紅,就不像宋先生那電池解的水一樣分明。
宋時含笑聽著他們的問題,一一解釋道:“昔者我說電分陰陽二級,這電池之電,與手搖線圈得出的電,乃是一動一靜。靜者陰極恆陰、陽極恆陽,而動者陰陽相互轉換,陰可為陽、陽亦可為陰。”
他細細講了一遍交流電原理,又拿試管與眾人看:“然這陰極解水所得之氣與陽極解水所得之氣卻不是陰陽二氣。”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生六十四卦……世間有億兆之物,皆是陰陽化生,其中陰陽之數不同,豈得如此容易便拆化為純粹的陰陽二氣?
只能說,水受電後,原本含陰電而須與陽電相合的這種氣得了陽電而後陰陽圓滿,化氣而飛。含陽電的那股氣也是一樣。而這水中得陽電而生的氣兩倍於得陰電而生的氣,於是可知水是由這兩股氣以如此比例結合而成。
他在黑板上寫下了個漢化的化學公式,初次將化學合成的概念引入了這個時代。
天色漸暗,四壁電線座上安的小電珠的燈光在桓淩指揮下次第亮起。電珠外套了羊角燈罩,將光攏向下方。光暈是暖融融的黃,比燭火遠為穩定,也更明亮,光暈籠著坐在其下讀書的學子,勾起他們對這引出越來越多新格物之說的“電”更多的嚮往。
陰陽二氣化成電,而電中陰陽補足某物陰陽之後又會將其拆成不相幹的另外兩樣東西,其中本質又是什麼?
若在當初讀書時,他們知道“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也就夠了。如今既猜到“陰陽接”如何能使“變化起”,就越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天地合時,萬物是如何生的。
純陰純陽之氣,怎樣合成物的?
以手搖電機起電時,陰電陽流時時變化,也未見有什麼不同。電又是陰陽二氣爆裂而成,那天地初生時的陰陽二氣怎會結成石塊的?
用電也能解化石塊麼?
這個宋老師就不敢保證了。他倒是知道電解鋁和電解矽,只是他們的小手搖電機電力不足,暫時只能解水,或者加了料的水。
他們先從簡單的電解水、鹽水下手,剩下的就要靠諸學子、先生立志成此,投入數十百年後,他們便知道這天下的本來面目了。
還有幾十上百年……
可也差不多該要幾十上百年。
年長的只恨自己生得太早,怕將來看不到這世間本源一一破解;年少的聽著這時光,也覺著自己不夠年輕,只怕將來還要靠兒子“家祭無望告乃翁。”
唯有桓淩拿著宋時親手抄的初、高中教輔,提前知道了原子的概念,正負電荷之說。
甚至在盧巡撫感嘆天道無窮,如何追尋時,還有心開個玩笑:“這有何難,自經義書中便可看出。或以四書中每段開頭的圓圈破題,便有人‘聖人未言之先,渾然一太極也’。宇宙誕生之先亦一太極,那麼萬物之本自然也該如一太極,通體渾圓、內抱陰陽之電,卻又能因得電、失電改性……”
盧弦摸不清他說的是真的還是玩笑,細想之下卻分明又覺得這有些道理。
他不由得往深處想,卻聽旁邊的桓禦史含著嚮往之色緩緩說道:“我倒更想看見,數十年後,我大鄭滿天電燈,建著高入雲霄的樓臺,處處地面平展如冰,路上走的都是絕不顛簸人的大車,無論男女皆可讀書做事,百姓人人富庶的模樣。”
在他還不太年邁的時候,讓他看見宋時出身的那個未來的影子,然後他就可以假裝自己也到過宋時的世界,還他半輩子“現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