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宋時自從到了漢中,一向沉迷於生産建設, 用在講學上的精力確實少了許多, 而且多半兒都在講實學實用之術, 除了在京時就已流傳出名的“大氣論”之外,極少再論究天人之際。
而時隔許多年之後, 他又有新說問世,講的還是從前無人觸及的雷電之理,頓時勾起了一眾讀書人的興致。
雷電竟不只能在天上見到, 還能為人捕捉, 為人所用……
這究竟是真是假, 如何驗證?
事實上,宋時在漢中學院附屬女校講完第一堂電學課, 便有女先生和學生回去將這堂神奇的課告訴了家中親長。老師們還禁得住事些, 那些女學生卻是萬事都要告尊親的, 她們的父親又是本校教職工, 聽得訊息後簡直要到府衙去堵宋大人,求他趕緊給研究生班講一堂電學課。
幸而宋時早有準備。
他的動作比所有聽過課的人都快, 送周王夫婦回府之後, 立刻回到學校, 召來府縣兩學教官, 將整理好的講義遞給他們。
“這本講義單獨印成一期增刊, 隨明日《漢中經濟報》附贈!版頭一定要印得奪目——不只字型字號顯眼,再在大標題裡摻幾個硃砂、藤黃之類豔色字眼兒,務必叫人遠遠看見報紙, 便能看出上頭印的文字!”
他既然已經決定要把電學知識推廣到整個大鄭朝,就不再有任何猶豫、拖延,立刻將自己整理好的知識印成報紙,發向整座漢中府。
今天他講的知識是劃時代的知識,傳出去足以震動這個世界,老師、學生回去與家人說起,一定會有人上門求學。更不用提周王還要把發電裝置獻入京師,自這天下最頂層向下傳播電學理論知識……
如今正是六七月收麥收稻最忙的時節,他的正經公務是勸農,沒多少時間講學。不如先發幾篇文章給世人作科普,讓有興趣的學子自學,等到十月入冬,農事和催科都結束了,再正經辦個講學會。
他也是讀了幾十年書的人,最體諒讀書人追逐最新知識的心理,該傳播出去的絕不拖著、按著。
幾位報紙編輯幾乎是雙手顫抖著接過那份講義,激動地答應道:“下官們這就去印,必定親手燒錄,印出一份幹淨亮眼的報紙!”
這些編輯都是學校教官,其中正有年長有德、在女學校做了先生的。他們雖不曾跟著進教室坐下聽課,卻也悄悄在門外頭聽了一點,正被他引雷電的手段和天理勾得抓心撓肺,見了這講義就像沙漠裡的行人見著水一樣,恨不能合身子都紮進去。
宋時看他們激動成這般模樣,也不好意思強拉著人開會,安排周王一行巡視女校和幼兒園的新聞稿,只好先放他們下去。
增刊交待下去了,正刊卻還待著稿子呢。
然而好領導就是要能隨時抓著合適的人幹活——這些編輯雖然已被電學迷得顛三倒四,還有從頭到尾陪伴周王夫婦的女先生們呢。她們下班又早,又都足有文采,寫兩篇稿子完全不是問題。
宋校長仗著自己已婚斷袖的身份,不避嫌地進到女教師辦公室,安排了新工作。
每人一篇宣傳稿,擇優選用,給付稿酬——
宋時自己給晉江網寫了二十年的稿子,最恨的就是晉江稿酬給得太低,一篇科普短文也就給個三四十,還不夠買兩篇博士論文的。他以己度人,給手底下作者的稿費都是報複性的高價,千字稿酬比在外頭給人選稿子編考場闈墨之類的書還高些。
當然,這都是自願承擔工作,做校長的不會強迫她們的。若是她們自己沒工夫寫,家裡有文筆好的兄弟姐妹、夫婿朋友也可以代筆。
這些女老師裡有不少是周王帶來的女官,王妃身邊肯定還有沒家累的、能熬夜趕稿的才女。
老師們靜靜聽著他說話,一時無人答腔。宋時在這片沉默中難得地有些心虛,偷偷反省了一下自己這回是不是壓榨員工壓榨得太厲害了,不該叫員工家屬跟著加班。
然而沒等他反省出封建官僚該不該壓迫員工家屬,那幾位女先生卻有了動靜。
都一擁上前,滿面感激地向他福身行禮,感謝他給自己一個寫文章的機會。
這種稿子從來都是文人名士寫的,她們雖說讀過些書,卻都是女子,只敢寫些娛情小記遣人偷偷送往報社,哪能想到自己也能寫親王出巡這樣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