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掩去其中不正當交易的部分,只說範氏也是好學新技術、熱心地方建設的儒商,與他志趣相投,從他這裡聽了些南方炒鋼技術後便能改進自家煉鐵煉鋼之法,供應漢中府這樣優秀的農具。
若戶部這幾位員外郎有意學習新法,他跟桓先生自然也要傾囊相授。來日功課不忙,能抽出工夫外出,他便叫屬下心腹帶路,引他們到實地考察一番。
盧升三人朝他拱起雙手,斂眉謝道:“宋大人心底無私,真令人敬佩。”
但是這個“功課不忙時”是什麼時候?他們都幾十歲的人了為什麼還要忙功課,甚至要從文山題海中特地“抽工夫”去幹聖上交辦的正事?
失口失口,他們學校自然不是那種搞題海戰術的學校。
漢中學院的教學制度,一向是十分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桓老師上午連線兩堂大課,中間竟沒留出活動健身的時間,安排得實在有些不合理。下午是他的課,必定要把上午活動不足的問題彌補回來,讓同學們充分鍛煉身體。
宋先生慈愛地說:“雖然如今天氣尚寒,農田還沒解凍,可經濟園裡建了溫室大棚,同學們可以到大棚裡活動活動筋骨。”
分發給鋤鐮鎬大家可以拿著上路,到實踐基地之後,宋老師會親手教同學們使用。搶不上的也不要急,暖棚裡還有犁、耖、方耙、耬車之類大型農具,足以讓同學們都體嘗到農耕之樂。
這個……他們雖然肯用心學習農桑之事,不過農耕之樂……不是樂在看看田間瓜果累累、糧食豐産,百姓欣然笑樂,再以之入詩入賦麼?
庶吉士常申低嘆了一聲,上前問道:“如今元宵才過,外頭野菜野草還未泛綠,宋大人要帶我等領略農事,莫非是要去種出方才席間所用菜蔬的暖房?”
那暖房能有多大?尋常富戶家的暖房不都是於地窖中燒火炕增溫,以盆栽蔬菜花卉於其上麼,怎麼還能揮鋤動土?
難不成他小小一個漢中府,還能像宮裡一般在花園中建屋廡、燒地龍,建起幾間屋子大的花房暖室?那要廢多少柴炭,漢中府竟然供得起這樣的花銷?
眾人剛學完代數,不禁代入京裡花房的成本和想象中暖房大小計算了一回,得出一個驚人的數字——
他們進了漢中府以來,只見市井繁華,百姓安居樂業,宋三元不竭民力,竟又能建起這樣大的暖房,難道就憑這三十一塊試驗田的豐收?可一塊試驗田不過一二畝,便一畝能産千斤糧食,左不過能收幾百兩銀子,如何供得起這般花法兒?!
戶部、工部幾位員外郎震驚地問:“宋大人如何供得起這樣大的暖房?”
因為建棚所用都是自家生産的東西,成本低。
宋先生給學生們講冶鐵時,桓副校長便已默默踱出門外,喚人備下車馬,安排學生們到經濟園裡實習。
他們之前沒進過工業園,心中只存著個高大煙柱的印象,走到園區外便盯著煙柱,想看看它是何等巨大的煙囪裡排出來的。然而進到工業園裡面,他們竟顧不得尋煙囪,目光就被一片閃動著流麗光澤,四面建著落地窗的平頂廠房吸引住了。
那間房子門窗上鑲滿透明無色玻璃,遠遠地即可透過玻璃看到滿地綠意。更令人震驚的是從門窗玻璃望進去,稍稍將目光抬向上方,便能看見一片在玻璃後顯得格外灩瀲的天光雲色。
那房子竟連房頂也是玻璃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