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穿到古代當名士 > 第61章

第61章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長恨刀 這只兔妖賣不賣 影帝天天吃雞[電競] 互聯地府 醜鬼 不小心摸了男神的唧唧 陛下求生欲很強 吞噬星空之永恆不滅 抗戰之廣陵密碼 官狐 女神天生一對(網遊) 遇島 一拳奶爸 鬼眼農女團寵日常 修仙高手在都市 反派大boss掛掉之後 有本事別打奶花[劍三] 霸佔我的英雄[原創校園] 春風不識你 卑微愛

怎麼個只看助教?坐在那裡怎麼能不看臺下?

宋時親自上臺將椅子側過來,叫人拿了個圓凳上臺,兩個座位都用長案擋住,又叫了桓小師兄上臺配合他。

桓淩天生自信,沒有什麼社交恐懼症,放鬆地坐在椅內,含笑等著他又要弄出什麼新花樣。宋時坐到他對面的圓凳上,先雙手交疊放在桌上,對著講臺正面的黃巡按和教學組說:“諸位前輩、朋友、小友,這一場上臺講學的這位老師是新泰二十二年進士,汀州府通判桓大人,我是助教宋時。”

他還模仿著電視裡主人的模樣轉身與桓淩正面相對,微笑著點了點頭,說的卻不是“桓老師好”,而是高聲提醒了一句:“師兄不要看臺下,只看著我就好。”

這話也是說給臺下的老先生們聽,讓他們哪位怯場的看完這場訪談,自己上臺時便知道怎麼避免直視密密麻麻的人群。

凳子又沒有椅背又沒有扶手,想怎麼轉身就怎麼轉身。他提醒完桓淩,立刻又轉向臺下:“桓老師將要為我等學生講解的是《大學》第一章 中最後一節: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以主持人身份介紹了這一課講什麼後,他便又轉向師兄,身子微斜,半是對他、半是對臺下觀眾說:“我等學子讀《四書》時都背過章句,這一句在章句中只注了‘本,謂身也’,‘所厚,謂家也’,而後只說這一節與其上“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一節皆是為結“大學之道”“知止而後有定”兩節的,卻無更細致的解釋。學生從本章開頭讀起,至此猶有不明之處,可否請老師為我講解。”

他跟小師兄複習這一年來,哪本書沒講過幾遍?

四書是科場重中之重,有“三場重首場,首場重首義”的潛規則,朱子的理學思想也多在注《四子書》時體現,他們師兄弟更是翻來覆去地講了無數遍。此時隨便提一句,也不用怕小師兄接不住他。

他嘴角微微彎起,保持著前世練過多年的職業化笑容看向桓淩。

他師兄也頗有做示範的自覺,這半天一直只看著他,眼神專注而深邃,表情也保持得很好,一點兒也不僵硬。

就是答題時,桓淩也只專注在他身上,完全不去看別處,眼瞼微垂,流暢地講道:“我們先從第一句‘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講起。本,依朱子注中指身,末則指家國天下,否,意即不然。前兩節講‘齊家、治國、平天下’,都須從‘修身’這個本上來,必須修了身才能使‘家齊、國治、天下平’。若修身做不好,便如大樹的根先枯了,要他枝繁葉茂,必無此理……”

這一章是大學開篇之章,凡讀四書的無不從此處學起,又有前朝、前輩名家的解讀,其實並無難處。桓淩就這麼明白質樸地講解,宋時不時應和一聲,挑明他講解中的要點。在他講完之後就著關鍵處問一句‘如何修身’,頓時又把這簡單的解析章句的題目引向更深一層的理學講述。

桓淩同樣能接得上,笑容加深了些,深深看了他一眼,彷彿看穿了他小小的促狹,又不慌不忙地給講起了朱子“靜而存養以立其本,動而察識以勝其私”“非禮不動,內外交養”的修身之法。

兩人一遞一答,桓淩始終只看著他,彷彿神魂都牽在他身上。底下怯場的老師們以身代入,也把目光放在身邊的人身上試了試,果然覺得自己做到這樣,眼中應該只能看得到一人,也就可以不在乎臺下坐著多少人了。

桓淩在臺上只需要對一個人講,他那小助教則掐著他的節奏,該提問時提問、該傾聽時傾聽,在他講到恰要節束時為觀眾總結一遍重點,有時還獨自面向臺下人講解幾句。

這樣的講學形式又新鮮,講解又深透,內容層層遞進,由淺入深,不管原先學業水平強弱,都能從這場講學中有所斬獲。

許多學生念書時一味死背,不會提問,不知自己哪裡學透了,哪裡含糊未明。有他這個助教代為提問,倒是能代替許多自己不走腦子的書生問出他們最該弄清的地方。

等到他們講完這一章,起身退場時,臺下聽課的散客已是忍不住起身叫好,感謝桓老師與宋助教這一場講學。就連老師們也被這種形式折服,怯場的急需他幫助不說,就連一些前面講得好好的老先生也非要他點個好助教配合自己,用這樣的方法講學。

——最好就他自己上。

陪聽的助教們有的躍躍欲試,有的看了他這一場講解,覺得自己沒有能隨時回應老師、隨時接得住老師講解內容,並為底下學生解惑的本事,反倒打了退堂鼓。

宋時便代他們問老師們:“可否請老先生們抽些時間與助教練一練?我們這些學生都是第一次聽老先生們講學,不能如我和師兄這般熟練,若先在臺下臺上練練,到時候或許更自然。”

是啊。剛才臺上那一場講得好,不光是宋主持會提問引導,更是因為桓老師講學講得好:既能質樸明白的語句直解朱子注釋,又能深挖其中所含義理,用語看似平易,實則精實,不容輕易改動……

也就只有得他真傳師弟才能那麼自然地拈出要點重述,又不會偏離他的原意了。

年紀輕輕便有如此造詣,實在值得誇獎。

黃提學從當初辦王世仁案時就器重他,如今更不吝誇獎。那位有演講恐懼症的常老先生卻是更看重他在臺上做的示範,跟著誇道:“桓大人在臺上身子全然不動,目光只落在宋主持上身,我照此試了一下,果然只能看見身邊的魏兄,遠出幾尺外都有些模糊。若是再隔著臺上臺下的高度,應是連人頭都看不出來了。”

他“呵呵”地笑了幾聲,宋時也笑著說:“桓師兄方才的確認真,也是虧了年輕、身體好,才能那樣一動不動地僵座著講完學。其實若累了的話,也可以將身子半倚在桌邊,頭略微側向空場這邊,避開下方人群。常老師不妨跟學生上去一試?”

常老師欣然提起下擺上臺,桓淩就坐在他空下來的位子上,含笑看著他們排練。其他幾位沒上過這樣大臺子,心中略懷畏怯的老先生也側過身來跟他說話,贊他示範的認真,他口中遜謝,心中卻有些好笑。

時官兒讓他看自己,他就那麼看上整天整夜不變姿勢也不覺累,哪裡是為別人做什麼示範。

作者有話要說: 差點忘了,講義是張居正的

修身那幾句參考《朱熹論修身》 蔡方鹿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小說世界融入真實世界後 快穿論系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