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蔣家大兄的說法就是:“這肉吃到肚子裡才是實惠啊,我瞧大妹在家養的挺好,那就好。
這羊你們趕緊收拾了吃,嫩著咧。”
因著是李大嫂的孃家人,李父和李二兄是特特請了人去酒樓裡頭吃了一頓的。
當然了,李家在家的其他人也是一塊兒都去了的。
“挺好,挺好。
大妹好,大妹夫當值咧,我曉得。
大郎跟著去西域了,二郎也有出息,自己考了官兒,好,都好。”
蔣家大舅兄喝了酒,握著李二兄的手高興的不行,翻來覆去的就知道說好。
最後還是李二兄看著蔣家兒郎背了蔣家大舅兄上了馬車,看著安穩的走了,李二兄這才放下心來。
本來就預定的晚食是一家人在家吃的,是李大嫂否了李母說的要出門去吃的意思,李大嫂是這般說的:“阿孃,很不必出門去吃。
咱們一家子在家整治幾個菜,再從外頭叫兩個菜就是了。
若是在外吃酒,哪裡有在家便宜?”
李母見李大嫂真是如此想的,就應了李大嫂的話。
“那你也別動手,回頭阿孃我給你下一碗湯餅,單給你吃。”
而傍晚的時候,帶著兩隻燒鵝,一壺桃花釀並四樣點心歸家的李三娘在門口,就與也是左右手都提著物什的李大兄和李二郎遇上了。
所以,最後,這一桌子菜,除了兩道時蔬是自家做的,剩下的就都是從外頭買來的了。
李母特特給李大嫂一人下了一碗湯餅,臥了兩個雞子。
“今兒個壽星最大,吃完這一碗,長長久久最是美。”
正堂裡頭掛著的燈籠,照應在李大嫂的面龐上,李大嫂看著李家一家子人,看著面前這碗李母特意給她做的湯餅,心裡頭是暖的發燙。
“哎,聽阿孃的,我定把這一整碗都吃了。”
飯食吃到一半,李三娘把自己買的那二兩重的梅花金簪的木匣子拿了出來,雙手遞給李大嫂,但確實是先看了李母一眼,才對著李大嫂笑呵呵的說:“阿孃別眼氣,這回是先給大嫂買的生辰禮,待得阿孃生辰時,我定也給阿孃買。”
說著,就示意李大嫂開啟看看,李大嫂看這匣子的樣式,就猜到了應是簪子。
但一開啟,在燈光的照耀下,更顯耀眼的金色著實讓李大嫂詫異。
“三娘,這.也太貴重了。”
李三娘一邊拿起木匣中的金簪,一邊說:“大嫂,這有什麼貴重的,不過就是一根兒簪子罷了。
來,我給大嫂簪上。”
小心調整了角度,李三娘看著李大嫂髮間的金簪笑著說:“大嫂,還是那般好看,就和當年嫁給大兄時一樣好看。”
這時候,眾人都在看李大嫂髮間的金簪,李二嫂也不例外。
李二嫂回了李家,她用這一月的時間反省了。
但她反省的不是自己的嫉妒心有問題,反省的是自己不該表露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反省自己想要讓小五郎吃李三娘的絕戶財的法子應該潛移默化,不應直接說出口;
反省了李二兄終究是與李三娘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兄妹,她自己才是李家的外人。
以後不能什麼都和李二兄說,她在李家最親近的人該就是懷中的小五郎了,也只有小五郎了。
李三郎和李四狼早就被李二兄教的只知道向著李家自己人了,只小五郎還小和自己這個做阿孃的親近。
所以,此時李二嫂面上毫不嫉妒,反而是一副真心為人祝福的樣子。
總結就是,李二嫂她升級了啊。
感覺自己的度數又漲了,因為我戴眼鏡看五米外的人也已經看不清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