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站了出來,本來他也是想參與到這件事情當中的,但是皇帝前些日子的一封密旨,讓他今天全程在外面等著不動。
他說道:“根據陛下的旨意,上柱國的十萬大軍現在已經繞過了長關,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現在已經在匈奴的土地上了。
只要陛下現在下達聖旨,不和匈奴人議和,司徒上柱國那邊就會對匈奴發起進攻。”
皇帝說道:“所以說諸位愛卿,這種事情就不要再議了,就算朕現在下令讓上柱國回師,恐怕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吧。”
滿朝文武都不在說話,他們以為猜到了皇帝要說什麼了,卻沒想到皇帝根本就沒有打算聽取他們的意見,而是早在暗中做好了準備,不管匈奴那邊是何反應,皇帝都會讓司徒正德出手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司徒殿聽完之後倒是嘴角抽搐,不是他覺得這件事情多麼匪夷所思,因為這件事情司徒霏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件事情就是司徒殿提議的。
在老人走的前一天晚上,司徒殿去找了老人,老人還好奇司徒殿會有怎樣的一番說辭,卻不料司徒殿是這樣說的,“祖父,我有一個計劃,當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提議,也算不上是計劃吧。
你可以嘗試問一下陛下那邊的建議,如果陛下那邊是想求和的話,您只需要做好本分的事情就好了,咱們司徒家也就只能夠做那些事情了。有些事情還是需要陛下那邊自己去定奪的。”
司徒殿只是給個建議,甚至於連一個建議都說不上,就只是給司徒正德一個自己的看法,沒想到司徒正德居然真的和皇帝說了這件事情。
更沒想到皇帝還應允了這件事情,甚至還特意因為這件事情讓所有官員都跟著一起不知道這些事情。
要不是兵部那邊需要去處理這件事情,皇帝甚至都不打算讓兵部的人知道這件事情,在知道皇帝已經和司徒正德串通好之後,薛佳按理來說是應該質疑這件事情的,但是當時只顧著高興,所以就沒去多想。
等到後來薛佳想明白這件事情不太對勁的時候,薛佳還特意去皇帝那邊問詢了一下,皇帝那時候也才想起來自己並沒有薛佳他們一個解釋。
但是薛佳得到的回答就有些不太靠譜了,皇帝是這麼和薛佳說的,“朕本來是想著讓上柱國和你們說的,只是約莫是我們兩個之間有一個是老糊塗了,原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變得沒人和你們說一聲。
朕記得自己告訴上柱國,讓他告訴你們,可是朕又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告訴他了。索性也就這麼通知你們了,只是這件事情是需要保密的,至於要花多少錢的話,你們去朕的府庫裡面領取吧,等到事情過去之後,再把這些東西告訴戶部那邊。”
後面交待的事情,薛佳能夠理解,前面交待的事情,薛佳就理解不了了。
他要說是薛佳老糊塗了,薛佳可能會相信自己真的糊塗了,但是皇帝說自己和司徒正德糊塗了,是他不能夠接受的,整個大鄭最狡詐的兩隻老狐狸,也就莫過於他們兩個了,如果他們兩個是老狐狸的話,那麼剩餘的其他人,就都是傻子了,所以這讓薛佳很是不相信,但是薛佳還是知情達理的,就沒有多說什麼,就當是默默地應下了這件事情,就不再去說別的。
經過薛佳這三四天的保密,也使得幾乎很少有人知道這件事情,對於皇帝來說,就當是對這些事情看戲而已。
皇帝是不會在意那些人怎麼想的,他們怎麼想和皇帝怎麼做,一點關係都沒有,用司徒殿的話來說,在某些方面上皇帝就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個變故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一愣,也就只有經常隱身地張曹對這件事情還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的。
他站了出來,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還是要多注意些這種事情的,匈奴那邊已經來到這邊,是想和咱們議和的,如果這時候咱們貿然動手,這種舉動恐怕是不義之舉。”
皇帝坐在上面點點頭,然後說道:“你說的話還真是有道理的,只是朕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朕給上柱國定的時間今天午時,現在時間還不到,所以就看看你們誰能夠趁著這時間寫出奏章,並且傳播出去,順便還能夠讓很多人知道。
沒有什麼不義之舉的說法,和匈奴人那邊比起來,我們還算得上是比較仁慈的。”
司徒殿這時候說道:“臣想要替西北軍寫一篇檄文。”
喜歡大鄭上柱國請大家收藏:()大鄭上柱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